2011-10-28 18:23
在比财政预算案延迟了超过两个星期后,一年一度令人注目的总审计师报告本周初终于提呈国会。
这次提呈的是2010年度报告,所针对的刚好是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于2009年10月,提呈的首个全年度财政预算案执行状况。
这也是政府采取部门关键指标后,第一个财政预算案执行状况审计报告。
大胆突破调低开支
不过,总审计师署应该是直接向国会负责,并不隶属于政府部门,也应该不受关键指标约束。
在提呈这2010年度财政预算案时,首相强调他的政府将通过有限资源,提升效率,降低政府经常开支,确保政府所花的每一分钱都“物有所值”。
当时他宣布,2010年度拨款总额比2009年度降低11.2%,其中经常开支减少13.7%至1383亿令吉,这是历史性最大幅度的经常开支下调纪录。
联邦政府经常开支一向有增无减,在2010年之前,只有1998年度联邦政府经常开支微减0.18%,从1997年度446亿6500万,减低至445亿8500万,差幅仅8000万令吉,还不到0.2%。
频超支预算案虚设
1997/98年度联邦政府经常开支微减,主要是因为当时我们面对东南亚区域货币危机。
这是形势所逼,而且减幅微小到可忽略程度,因此,认真来说,纳吉政府2010年度联邦政府经常开支削减两个位数,是空前的突破纪录。
降低经常开支预算是个重大突破,原本是好事。
然而,总审计师一查,却发现这减低开支措施执行得狼狈,首先,它搞到政府最后必须在国会要求增加拨款107亿8000万令吉,让经常开支可扩大至1490亿6000万令吉。
在政府获得国会通过增加拨款后,总审计师在审计账目时又发现,即使增加这笔额外拨款,联邦政府经常开支仍然超支25亿7000万令吉,而至1516亿3000万令吉。
联邦政府财政预算案是确保政府妥善应用国家资源,并将经济导向正确方向的国策。
政府有志于减低经常开支是好事,但是也不能眼高手低,宣布一个离现实太远的财政预算案,导致政府部门纷纷超支,预算案形如虚设。
预算案严重超支已经不应该,政府官员年复一年的胡乱花费更加不应该,上梁不正下梁歪,2010年度审计师报告当然少不了“报大数”项目,公务员购买物品报价远比实际价格贵到以倍数计算。
倍数膨胀“报大数”
随手拈来,就有天然资源环境部辖下海洋公园局以5万6350令吉购买实际价格仅1940令吉的望远镜,价差逾28倍,购买液晶电视,价差逾6倍,雷达,贵近5倍,手提电脑与打印机,贵逾2倍。
还有人民信托局购入比市价贵上4倍的折床,以逾两倍价格购入电动剃发器,煤气炉等,该局购入的还有许多电器,都是以比市价贵上逾倍或接近一倍价格买入。
总审计师报告每年列出“报大数”“货不对办”“工程计划虎头蛇尾,给了钱无结果”等例子,只是冰山一角。
腐败遍布政府部门
正如总审计师丹斯里安比宁布昂去年接受国内一家商业电台访问时透露,由于人力不足,总审计师只能抽样调查。
从几乎所有“抽样调查结果”都有问题来看,联邦政府内部公务员滥权贪污已严重到遍布每一个部门,只是看总审计师抽样调查抽到谁,谁就“倒霉”而已。
反贪污委员会虽然年年都声言开档调查,但是从来没认真将涉及者绳之以法,政府更从来没正视这腐败现象。
纳吉政府强调转型大计后,在2009年公布的2008年度总审计师报告出现许多舞弊时,政府当时首次宣布设立“高层特别工作队”以“调查”这份已经详细审查并已经清楚列明弊端的报告。
事隔两年,大家可能已忘了这所谓“高层特别工作队”到底做了什么。
总之,最后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政府部门滥权、贪污、腐败也随之变本加厉。
有查无行动糊涂账
这问题如果不予以正视,总审计师的查账工作做得再好,没有纪律行动配合,糊涂的国账会越查越糊涂。
最后的结局是;政府部门开支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财政赤字迅速膨胀,现在已占国内生产总值逾半数的联邦政府负债,很快就会超越
国内生产总值,后果不堪设想。欧洲债权危机,是我们的借镜。
国内生产总值,后果不堪设想。欧洲债权危机,是我们的借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