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General election.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General election.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November 24, 2012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风雨180年 10 - 10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风雨180年》第十篇(完结篇) 
林连玉被尊族魂,陈修信却成汉奸! 
文:张丹枫 
图:文林 

前文说过,林连玉以高风亮节走完了他的传奇一生,死后被大马华社尊称为《族魂》。 那么,当年那么向东姑献议递夺林连玉公民权的陈修信,后来又如何了? 自从失去华社支持之后,经历1959年、1964年和1969年连续三届大选,马华的表现都是差强人意。而陈修信却仍然固执的,不愿主动与华社修好。 1965年,马华在党中央会议上强势通过议决案,宣布支持联盟政府,阻止任何党员发表支持华文列为官方语文的言论;并且发出正式训令给马华全国党员。 在联盟政府里,马华反对华文教育,反对将华文华语列为第二或第三官方语言的态度,是明显而且坚决的。 当年,身为马青团创办人之一,兼任马青全国副总团长和马六甲马青总团长的沈慕羽,由于同时担任第三任教总主席(第二任教总主席为黄润岳),他对华文教育的发展,是充满热情的。 他毅然反对马华党中央的训令,继续争取华文列为官方语文的运动;甚至发动全国华人社团联署签名盖章支持。 沈慕羽的努力,获得全国华社热烈响应,但是却也因此触怒了陈修信。 1966年10月18日,在马华爆发一场与华教领袖争论的事件中,马华中央当天召开紧急会议,通过开除沈慕羽党籍,立即生效! 沈慕羽事件在華人社會引起紛紛議論,包括各反對黨領袖,馬六甲馬青及教育界人士分別發表談話抨擊。主要因為沈慕羽不單是馬青的領袖,也是華校教師公會全國主席,又是全國華人註冊團體籌備委員會主席,這一衝突,又加深馬華和華團的恩怨了。 1968年,在华社普遍上支持董教总申请创办独立大学的情形之下,陈修信继续摆出一副《跟华社对着干》的姿态。 他不但极力反对独大,还公开发表了一句在大马华社遗臭万年的经典言论:《要獨大辦得成功,除非是鐵樹開花》! 此語一出,華人社會大表不滿,都把矛頭指向陳修信。 而陈修信仍然不肯收回他的言论,更继续揶揄华社,说他准备打赌,由现在开始的10年内,董教总如果不是仍然在空谈高叫的话,那么,充其量他们也只能办一间半生不熟的学术机构而已。 《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陈修信公开说。 1968年5月,陳修信更指獨大問題已被华社故意炒作成政治問題。他又說籌辦獨大者是存有政治目的,想趁大選接近提出來當政治資本,藉以攻擊馬華公會。 陈修信不但在内阁大力反对华社的独大申请,为了打压独大,陈修信和他的同党还特别提出由马华创办一所介于高中与大学之间程度的学院,取名《东姑阿都拉曼学院》。也就是今天的《拉曼学院》。 拉曼学院创立的背后原因,就是为了对抗华社倡议的独立大学。 不过,陈修信对外宣布拉曼建校的目标是很堂皇的。他说:马华建立拉曼學院的目標有二: (一)培養學生具備升入馬大或其他高等學府應有的資格, (二)為人數龐大的中學畢業生,提供學術與專科訓練,並授予官方承認的資格,以使他們獲得就業機會。 許啟謨當時也是馬華高等教育計劃工作委員會的主席。八月的時候,他宣佈馬華創辦的高等教育學院命名為“東姑阿都拉曼學院”,并且获得政府以《一元对一元》方式建校,決定於1969年起正式收生。 學院將建在八打靈再也與Batu Tiga之間,佔地150英畝,開辦之初,借吉隆坡工藝中學課室上課,有學生349名。 陈修信因为拉曼学院成功创办而表现的非常高傲,他說:“拉曼學院成立,是馬華公会對獨大的答覆,拉曼學院已成為現實,但獨大仍然是個夢。” 种种与华社背道而驰的举措,终于使华社彻底唾弃马华,致使马华在1969年的全国大选中,蒙受史无前例的惨败。接着就爆发了大马建国史上最严重的五一三种族冲突惨剧。 五一三事件逼使東姑阿都拉曼下台,敦阿都拉薩掌權後,在1974年大選前把聯盟擴大為國陣。 不顧陳修信的強烈反對,敦拉萨引入民政黨,分化華人政治力量, 此舉無形中削弱了馬華在統治集團的代表性,也掀開了馬華與民政黨持續的明爭暗鬥。 敦陳修信在展開清黨行動,開除以林敬益為首的所謂改革派後,於1974年辭去馬華總會長,交棒給李三春。 馬華因1969年大選受重挫,乃至陳修信引退後,他在內閣所分配的財政部長和工商部長( 已故馬華署理總會長林瑞安曾出任)要職,從此旁落。 平心而论,作為一名稱職的官僚,在财政部长职位上,陳修信的表現還是可取的。 他理財有道,協助打好大馬的經濟基礎; 他擔任了15年的財長,其比較保守的經濟策略使國家財政預算平穩,也鞏固了馬幣,個人在國際金融界享有相當好的聲譽,在公共服務為人廉潔,辦事極具效率。 很不幸的是, 在政治上,他的所作所為,不僅犯下貽患華文教育的歷史過錯,也為馬華留下沉重的政治負擔及負面影響。 这种政治負擔及負面影響,直到今天,仍然无法消弭,仍然继续成为华社不信任马华的根源,而看来马华公会经历这么多届全国大选,直到今天,依然无法弥补这道鸿沟。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很清楚,马华与董教总过去50多年来的恩恩怨怨是怎么形成的了。马华在华文教育的民族事业上所采取的政策,可说是完全背离华社的意愿。 更重要的是,马华直到今天仍然不知悔改,仍然想蒙骗广大华社。看到巫统声色俱厉的批评董教总的时候,一个个噤若寒蝉,躲进乌龟壳里不敢神出头来。一旦看到巫统对董教总和华文教育有一些比较正面的反应和行动的时候,却又一个个争着出来邀功领赏! 如此嘴脸,确实令人齿冷。今天的马华,如何还能赢回广大华裔选民的支持?凭什么向华裔选民乞讨选票?马华只要继续由不懂华文教育文化重要性的二毛子担任最高领导人,就别妄想华裔选民的选票会投给马华! 关丹《独立国中》怪胎事件,在一次让大家看清楚,马华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马华几条走狗加上方天兴这个现代汉奸,丑态百出的表演,让广大华社无比反感。 现在教育部再来一个《2013-2025教育大蓝图》,进一步强调发展单一语文政策,只字不提华文和淡米尔母语教育。然后,教育部长慕尤丁还嫌下手不够重,前天再在国会正式宣布,不会再发出任何有关独立中学的准证,政府也绝对不会承认独中统考文凭。 他所公布的全国60间独中,并没有包含关丹中华X中在内。事实摆在眼前,关丹中华X中,根本就不是什么独中,而是一间100%的国中;但是,其他国中是免费的;这间国中却是要收费的!鬼都不会去读啦! 慕尤丁的宣布已经过了48小时,马华的蔡细历,廖中莱,魏家祥,黄燕燕,直到今天屁都不敢放一个!还有那个承蒙巫统恩泽,送了16亿大礼的方天兴,直到今天也还躲在床底下想对策。 我们亲眼所见,这些家伙各个毫无尊严可言。连带的也使巫统误以为我们华社是没有尊严的。 华人想要拿回尊严,想要一次过解决华文教育在国家偏差的教育政策下面对的难题,只有华山一条路----改朝换代!通过选票将这个对华文教育充满敌意的政权换掉!(全文完)

Friday, November 23, 2012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风雨180年 8 - 10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风雨180年》第八篇 
族魂林连玉传奇之二 
文:张丹枫 
图:文林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林连玉既然是《族魂》,他的伟人形象应该是很威武,高大,或者,是浑身书卷气的男人。 但是,初见林连玉,很多人都会大失所望!为什么? 因为他并不如大家想象中的英雄形象。 实际上,林连玉外表瘦骨嶙峭,不修边幅,头发不梳如茅草;面皮乌癯,皱纹密布,一口烟屎牙;穿着随便,喜穿白衫衣,外披浅绿色或土黄色之大衣长裤,从不结领带,脚上穿的是平底胶鞋。 虽然其貌不扬,但,这副瘦弱的身躯,却凛然带出一股坚毅、刚正不阿,和大无畏的气节,使认识他的人,都很自然的受他感召。 英国殖民政府最后一位钦差大臣麦基里莱,曾当着林连玉的面前承认说,政府的教育政策行不通! 这就是林连玉领导教总抗争的结果。 而陈修信(马华公会发起人陈祯禄儿子,当年还没出任马华总会长)在较后时的一次谈话中,也指林连玉先生是“当前联合邦最有势力的人物之一”。 马来亚联合邦(马来西亚独立前的名称,当时尚包括新加坡)酝酿着要争取独立时,林连玉公开表明衷诚支持,并重申:“为了国家独立,准备忍辱负重。” 他积极促使教总参与教育部改编华校教科书的计划,使其具有马来亚文化的色 彩。并呼吁华文教育工作者教导小孩效忠于马来亚,培养小孩共存共荣的观念。 独立前,华族无论在文化教育或经济上都超越其他族群,因此林连玉也吁请政府纠正马来亚各民族经济状况不平衡的现象,给予巫族辅助,还呼吁华人伸出友谊之手,协助友族在文化与经济领域迎头赶上。 所以,真正说起来,第一个倡议“一个马来西亚》概念的人,其实是林连玉才对! 林连玉早在50多年前,就已经看到马来西亚特殊的民族结构和问题所在。他的言论和思想,证明都是开明而且不是种族主义者。 1956年5月4日林连玉应邀为爪夷文UTUSAN MELAYU撰写以《心理的建设》为题的开斋节献辞,公开提出:各民族要以马来亚为第一家乡,要成为一家人,共同建设国家。 虽然人们知道林连玉的中文优异,但是他自己心里却有一个缺憾,那就是他不谙英文和马来文。 曾经有一次他和陈祯禄见面(陈祯禄是当时土生华人的精英分子,富豪家族,马华公会创办人,华人领袖人物又受到英国政府的重用),陈氏用半讽刺半玩笑的口吻向他说:“可惜你不懂英文,不然你也是一个厉害的人物。” 陈祯禄这一句话直接刺到了林连玉当时的内心深处,不懂英文的确是一件“缺憾”。 林连玉自己说过“...不懂得英文,不但没法在国际新闻界驰骋,而且在本邦采访的范围又被缩小了”。 因为他不谙英语和马来语,造成他无法向英文和马来新闻媒体发表他对国家教育制度的看法和意见。 林连玉身为华文教育领袖为了要争取华文母语教育,自己却不谙英文和马来文,当时和他学识背景类似的华人学者如周曼沙、沙渊如、王宓文、黄润岳等,也都因此不涉足政治。 这的确造成他与英殖民官员和联盟领袖沟通上的不便,而且他必需依靠一些具有双语能力的人来帮他推动这方面的工作,可惜这种人当时少之又少。 当年林连玉虽然只懂华文华语,但是,他至少获得陈帧禄的尊重,陈帧禄也愿意和林连玉领导的教总、董总合作,以《马华、董总、教总三大机构》的态势,在华文教育问题上,代表华社与政府协商。 但是,当陈帧禄离开马华领导层之后,整个局势就改变了。 这跟马华1958年爆发党史上第一次党争有关。 话说,1957年,当默迪卡之声响彻马来半岛时,马华成了执政的一员,三大族群爭取国家独立,马华自然也当家做主。 从1949到1957年,马华走过了草创和稳固根基的足跡。 独立和爭取权益的理念,这时却悄悄的衝击马华。 党內少壮派的崛起,和传统的元老派渐行渐远,毕竟不同年代的人物有不同的抱负,马华也因此掀起第一个龙头之爭,最后演变成第一次的分裂。 马华创党会长陈禎禄於1949年领导马华,也领导马华渡过国家独立的斗争,可是在爭取独立过程中,以陈禎禄为首的马华並未获得广大华团的力挺。 马华党內也有一股不满的势力,因为他们认为马华在维护华社权益方面,做出太多的让步,当然矛头是直指总会长。 尤其是后来传出,代表马华远赴英伦参与独立谈判的马华总秘书陈东海,私自将马来亚华团集思广益整理出来的《华社权益诉求备忘录》丢进垃圾桶,故意不带去英伦加入谈判条文的事,更加深了马华党内青壮派的强烈不满。 这种不满,随着时日的增加,越来越严重,终于在1958年的党选中爆发。 严格来说,马华第一次的党爭似乎没有个人利益衝突,也没有存在任何个人恩怨,更没礼义廉耻之说,那是一场爭取族群更大利益的斗爭,陈禎禄被认为不能满足广大华社的意愿,所以党內就出现更换领导人的暗流。 在1958年3月23日的马华代表大会,党內不满陈禎禄的各股势力形成气候,来自檳城的中央代表林苍祐,突然当场宣佈挑战陈禎禄! 当时马华的党章允许现场提名,结果当权派措手不及,少壮派的林苍祐以89票对67票,一举推翻备受巫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器重的陈禎禄! 支持陈禎禄的当权派人马,包括翁毓麟及陈禎禄的儿子陈修信,也在党选中兵败如山倒,异军突起的改革少壮派让马华山河色变,也衝击了巫统,马华和国大党组成的联盟政府! 林苍祐领导的马华,转眼间就面对1959年马来亚独立后的第一届大选。 马华这时党內浮现2派水火不相容的势力,林苍祐贵为总会长,却面对以陈修信为首的传统原有势力的竞爭。 1959年大选前夕林苍祐代表马华向联盟爭取更大的竞选代表权,可是却完全得不到党內旧有势力的支持。 林苍祐向东姑爭取分配竞选40个国会议席,目的是希望在104席中佔三分之一的权限,確保马华在联盟享有绝对的说话权,可是首相东姑不肯让步。 更重要的,是东姑获得陈修信的力挺,结果林苍佑成了无兵司令,这时陈禎禄也公开支持儿子陈修信抗衡,林苍祐堪称是陷入四面楚歌。 得势不饶人的东姑,这时已无视林苍祐的存在,马华中委会接受东姑的议席分配和议协,斯人独憔悴的林苍祐连大选上阵的机会也没有!明显的,他已不见容於联盟。 林苍祐要打造一个说话有份量和自主的马华希望落空,最后唯有饮恨辞总会长,远走英伦医《政治病》。 1959年的大选,马华在妥协下接受分配竞选31个国会议席,但由於大选前的內耗,加上遭华裔选民的唾弃,结果只贏得19个议席,在巫统权力支配下,马华在陈修信领导之下,开始沦为配角,《当家不当权》开始成了马华的標签。 由於在党选后无法施展抱负,支持林苍祐的人马,如朱运兴及杨邦孝等人也意兴阑珊退党,林苍祐则迟至1960年底退党。 马华经过这一轮的党爭洗礼,可说已经寒了一些政治改革者的心,不认同马华斗爭的华社份子也开始和马华分道扬鑣。 而陈修信对华文教育的观点和想法,也和父亲陈帧禄大大不同。《三大机构》基本上,也已经名存实亡。 林苍佑领导的马华改革少壮派,原本也是亲华教的。华教界对林苍佑领导马华,普遍上都保持着支持的态度。 这却使得陈修信非常不满。 陳修信晚年曾回憶說,身為馬華創立人及第一任總會長的儿子,陳禎祿對他各方面都產生重大的影響,尤其是政治取向。 但令人遺憾的是,在看待和處理華教問題上,陳修信的思維與心態,完全違背其父親的遺願。 陳禎祿生前曾義正辭嚴地表示,“馬華的章程明確規定要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及其他領域維護華人的利益。如果華人不懂華人文化,那就不是華人了……… 。將來馬華如有一位會長是反對華文教育的, 我相信諸位隨時可以把他開除, 最後我要重申保證馬華一定會支持華文教育,不支持就不是華人。” 陈帧禄的这番说话,被广泛认为就是马华对华社和维护华文教育的承诺。 然而於1961年當選為馬華總會長的陳修信,即使他表達的立場完全和父亲陈帧禄的承诺背道而驰,他的立场是“華社對母語教育的要求是極端的,是部份極端份子向政府挑戰,使政府難堪”。但是他並沒有被马华開除! 林連玉先生当年曾說, “我個人對陳修信的感覺是, 他和他的父親陳禎祿爵士完全是兩個人”。 陳修信甚至於1966年10月,開除因爭取把華文列為官方語文,而被視為“叛黨”的馬青總團長沈慕羽,不留後患,以儆效尤。 
— with Yap Chee Kuan, Voo Kc, Chun Lai Kuen, 陳桂蘭 Tan Kooi Lan, Lim Calven, Kok Loon Lee, LM Ching, Chan Chai Pin, Lawrence Ng Kok Keong, Ming Ming Chok, 文林, Chia Wei Xian, Tan Kok Wai, Vin Cal, Chong Melvin, Josca Chan and Benson Chow.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风雨180年 9 - 10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风雨180年》第九篇 
族魂林连玉传奇之三 
文:张丹枫 
图:文林 

華社在1967年倡議創辦獨立大學, 以完整母語教育體系, 馬華一開始就強烈反對,陳修信甚至抨擊“獨大具有政治目的” ,指責獨大創辦人企圖趁大選來臨時打擊馬華。 因此,學者從批判的角度評說“ 陳修信所領導的馬華選擇了與廣大的華社群眾對抗,也可說不能,也不願代表華社的意願行事。” 事實上,陳修信的權位絕非源自華社的支持。 他一生官運亨通,主要是依靠東姑阿都拉曼的賞識和提拔。 陈修信先是擔任工商部長,再擢升為財政部長,他始終不忘東姑阿都拉曼的知遇之恩。而信賴東姑阿都拉曼也使他信賴巫統,也意味他對巫統的信賴是建立在對東姑阿都拉曼的信賴上面。 他曾不只一次承諾馬華願與巫統共進退,並警告說“任何對巫統的攻擊,就是對馬華的攻擊”! 至此,陈修信领导的马华,已经彻底和华社分道扬镳。 之前我就说过,由于林连玉领导董教总极力反对1961年教育法令,他成为了政府对华社杀鸡儆猴的开刀对象。 当时陈修信全力支持1961年教育法令,支持政府将所有华文中学改制为国民型华文中学;完全与董教总和华社唱反调。 陈修信也知道,林连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华文教育的精神领袖;政府若要成功摧毁华文教育堡垒,首先就必须除去林连玉这个人! 联盟政府采纳了陈修信的建议,开始针对林连玉设计了一连串打压阴谋。 1960年11月,在全国华文中学董教代表会议上,林连玉重申,“我们争取的虽然是华文教育的地位,但是我 们主张各民族平等却是关怀到国家的前途。我们愿意看到这个新兴的祖国民族间和衷 合作,共同建设,不愿看到互相凌迫引起争论,种下未来的祸根。我们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1961年3月,他在教总工作委员会议上指出:“华文中学是华人文化的堡垒,津贴金可以被剥夺, 独立中学不能不办。” 1961年8月,在教总理事扩大会议上,林连玉公开陈述;当年曾争取到拉萨答应不把“最后目标”列入教育法令中。 1961年8月,内政部忽然通知将要褫夺他的公民权。理由是: ●故意歪曲与颠倒政府的教育政策,有计划的激动对最高元首及联合邦政府的不满; ●动机含有极端种族性质,以促成各民族间的恶感与仇视,可能造成动乱。 他被迫展开一场历时三年的法律斗争。 1961年8月22日,林连玉被教育部长取消教师注册。 1961年8月24日,林连玉所有的著作,被内政部宣布为禁书。 林连玉被剥夺公民权事件曝光后,轰动了全国上下,许多团体纷纷呼吁政府收回成命不果。马来西亚联盟政府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在陈修信誓死支持对付华社,决心摧毁董教总的情形之下铁了心,绝不收回递夺林连玉公民权的决定。 林连玉在林碧颜律师的协助下,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法律斗争,官司从吉隆坡打到伦敦,再从伦敦打回吉隆坡,最终还是无法扭转局面。 1964年10 月,政府正式公布褫夺林连玉的公民权。 当时很多有影响力的人,包括友族政治人物为林连玉义务奔走,要求政府收回成命。许多华社领袖要求马华介入,利用政治影响力恢复林连玉的公民权;但是陈修信坚持拒绝。 为什么马华不愿施加援手? 原因很简单:因为建议东姑递夺林连玉公民权,要将林连玉逼上绝路的,就是陈修信! 因此,陈修信岂能为林连玉出头? 但是也因为这样,造成了华社民心向背,从此整个华社,尤其是华文教育界,对马华心灰意冷,超过半数的华裔从此不再支持马华。 对于丧失马来西亚公民权的后果,林连玉仍坚定的表示:“为华教牺牲,永不后悔!” 林连玉先生将其一生奉献给华文教育和华人社会,最后是两袖清风。 当他被迫离开教育岗位后,生活陷入困境,但他仍然处之泰然,置生死于度外,充分体现“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气度。 此后20年,他再不能参与华教工作,但仍继续关心时事。 1979年,林老双眼患眼疾,严重影响视力,屡医无效,从此开始他足不出户的生活。 1980年12月25日,他受邀出席教总庆祝成立29周年暨庆贺林老80大寿联欢宴会,受到热烈欢迎。发表演说 指出,他已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真正做到“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了。 1984年1月30日,就前教育部华文组视学官钟敏璋女士的一篇有关赞扬他与沈慕羽的文章,著文指 出:“马来西亚到今日还有华校继续存在,不要忘记华校教总的功劳。” 1985年11月, 因为东姑的一篇文章有歪曲史实、污蔑教总之嫌,林连玉特为文驳斥指出:“争取民 族的权益是神圣的任务,我们永远不会屈服的。即使不幸遇到滥用权力者辣手摧 残,仍然昂起头来,顶天立地,威武不屈地奋斗到底!” 1985年12月18日,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事业贡献一生的林连玉病逝,享年84岁。 林连玉的逝世,震撼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亦遗留无限的哀痛与怅然。 林连玉毕生致力于国家的团结、民族的平等;他将一生中最宝贵的岁月奉献给华文教育。他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奋斗精神,是马来西亚华族世世代代的风范,大家于是尊称他为 -- “族魂”。 当年,林连玉的灵柩停放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打破中华大会堂成立六十年以来的惯例;也从来没有一位大马华裔伟人如他,能引发数万人前来瞻仰其遗容,并造成万人空巷的陪送出殡场面。 1985年12月21日,灵柩在万人陪送下,从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出发,环绕吉隆坡市区游行5公里。 在旧飞机场路福建义山入土为安。 林连玉以《族魂》的崇高形象走完他的人生,成为大马华教界永远的典范人物。(待续) 
— with Yap Chee Kuan, Chan Chai Pin, 杰克船长, Chen Soon Ching, Yoon Wah Kau and Sun Wong.
  

Thursday, November 22, 2012

马化控股与合作社风暴 1 - 4

《马化控股与合作社风暴》 
陈群川梦断明月湾,郭鹤年仗义挽狂澜 
文:张丹枫 Zhang Danfeng 
图:鄧珺心 Junn Xynn 

大家晚上好!又到了开讲时间。今天晚上想跟大家谈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令千千万万华裔人民磨齿难忘的《合作社风暴》! 

经历过上个世纪80年代合作社风暴的华裔公民,有谁会忘记《马化控股》和《马化合作社》?谁能忘记了合作社带给大家的惨痛记忆? 

当年,因为合作社提供超过15%的年利息,许多华裔小商家和市井小民,纷纷将血汗钱和毕生储蓄老本从银行转去存放在合作社。结果风暴一来,合作社纷纷倒闭,人民的血汗钱几乎统统化为乌有。 

马化控股今天已经是生金蛋的鹅,2011年初,它才刚刚宣布以16亿的代价全面收购万能企业。万能博彩是国内三家博彩公司(另外两家是多多博彩及大马彩)当中最普及,也最赚钱的博彩公司,估计每年能够为马化控股带来上亿的盈利。  

马化控股已经成为一家纯博彩公司。它连唯一曾经掌控的马化银行也卖了,马化银行跟几家小型银行合并,成为现在的联合银行Alliance Bank。 

说起马化控股和合作社风暴,在那个风起云涌的80年代,可说是许多华裔百姓心中的痛。许多人因为参与合作社而赚了一些钱,但是最后统统葬身在合作社大风暴中。毕生储蓄忽然不见了,这种锥心之痛,肯定毕生难忘。 当年的合作社风暴,涉及失信全马存款人的合作社一共有24家,总共涉及款项高达15亿马币!其中绝大多数是市井升斗小民的血汗老本;受影响的存户多达47万6千人。 

第一个被引爆的合作社,是由郑安泉领导的《青团运合作社》,1986年7月,一批存户涌到青团运合作社提取他们的储蓄存款,却被告知合作社现金不足,不能兑现。 问题一爆开,随即引发全国一片挤提风波,人民争先恐后拥到各家合作社领回自己的血汗存款;其他原本也开始面对问题,但还没爆发的合作社,遭受池鱼之殃,面对汹涌人潮,资金短缺;无法满足存款人的退款要求,风波于是越闹越大,最后导致24家合作社集体面临倒闭危机。 而马化合作社虽然不是引发问题的根源,但因为它是合作社中的龙头,拥有最多客户,收取的款项也最多,因此它面对的问题和后果也最严重! 

作为马化合作社母公司的马化控股,也因此深陷泥泞;几乎面临清盘的厄运!而马化控股之所以成为全马华人的噩梦,其实追根究底,最大的祸首,还是老马! 要提马化控股,就不能不提六个关键人物:李三春,陈群川,马哈迪,梁维泮,郑安泉;还有;一位你可能没有想到的人:郭鹤年! 说起马化控股的由来,就不能不提起70年代由已故前首相敦拉萨倡导的,专为扶持土著而推行的《新经济政策》。 

当年国阵推行新经济政策的时候,在内阁会议上有说过,以20年为限,到1990年就结束。目标是提高土着经济能力,分享30%左右的国家财富。所以马华才答应支持新经济政策。 当马来人动起来的时候,当年还是马青总团长的李三春已经意识到,华人也必须有所作为,否则到1990年新经济政策结束的时候,华人的经济会被远远抛到后头。因为当年华资企业大多数是小型企业,传统经营,如果不改变经营方式,迟早会被壮大的马来企业吞并。 

李三春集合华商智慧,决定成立马化控股,再招揽了陈群川,朱正华,温成利,三员大将,通过马化控股成立马化合作社,鼓励华裔小商家加股,变卖土地给合作社,搞房地产;目的就是要集合华资力量,壮大华裔经济实力,期待到了1990年新经济政策结束的时候,华商可以占据40%左右的国家经济份额。本意是好的。 当年陈群川原本是大马内陆税收局的官员,由于协助过云顶集团主席丹斯里林梧桐如何合法减免税务,获得丹斯里林梧桐赏识,在70年代初期聘请出任云顶集团总经理。 李三春知道陈群川商业头脑厉害而且精明,于是亲自邀请他下山,出任马化控股董事经理,全权负责马化控股的运作。

实际上,从陈群川接手过后的马化控股,确实发展的非常快速和顺畅。 而李三春的政治前途也一路看俏,从马青全国总团长直接越过马华副总会长的阶段,当上马华署理总会长;更在1975年敦陈修信退休之后出任马华总会长。 在马化合作社办得有声有色的那几年,马华的声望也渐渐提高,华裔因为陈修信与华文教育对抗的事情而仇视马华的心态,也逐渐缓解。 但是,当年的首相老马,眼看1982年全国大选,李三春到芙蓉对撼曾敏兴,带动马华士气,取得非常好的战绩,心里就视李三春为眼中钉了! 老马看不得华裔实力强盛,这个一直都是公开的秘密。在他心中,马来西亚只能是土著经济和政治势力强大,非土著力量的强盛,对他来说,无异芒刺在背。 

1983年李三春忽然宣布退休,原因至今还是谜,但是大家都猜测跟老马有关。 另一个说法,是指当年东姑拉沙里与慕沙希淡争夺巫统第二把交椅的时候,李三春公开支持也是财政部长的姑里。 当年政坛盛传,李三春认为姑里必胜,所以每次和几个好友聚餐,美酒高歌之际,李三春借着酒意,不只一次豪言,戏称姑里必胜。他甚至表示如果有人敢跟他打赌,他买姑里胜选,如果姑里选输的话,他就将自己的阳具割下来喂鸡! 很不幸的,李三春的酒后戏言传到慕沙希淡的耳中,偏偏姑里又不争气输掉了。于是这个成了慕沙希淡的把柄,每次内阁会议,慕沙见到李三春,总爱喻揶他:丹斯里,你几时割下阳具喂鸡? 也因此慕沙和李三春之间有了心结。 

当香港土著金融丑闻于1983年爆发的时候,由于李三春是陈松青向土著金融贷款的牵线人,在副首相兼内政部长的慕沙步步进迫之下,李三春唯有黯然引退,从此避谈马华事。(有关香港土著金融丑闻事件,已经在上个星期开讲的《五鬼运财窃国8000亿》有详细的报导,请大家查阅) 由于李三春忽然引退,引起马华前所未有的激烈党争。

1984年,马华就进入战国时代!当年梁维拌与陈群川的党争,闹得沸沸扬扬,梁维拌,麦汉锦和陈忠鸿派系,一举开除陈群川,李金狮,林良实等14精英的事,将党争推向最高潮。 马华内斗激烈,耗尽人力物力财力,哪里还有心思搞好马化合作社?马华党争旷日持久,人仰马翻,最后还搞到频频开特大,跑出三个总会长。陈群川,梁维拌之外还多出一个口口声声有ATAS加持的麦汉锦。后来连新任副首相嘉化峇峇也成为马华过渡总会长。真是华人的耻辱。 

当马华党争结束,陈群川当选总会长,领军参与1986年全国大选的时候,马华其实已经五痨七伤。大选过后,内阁名单出炉,马华只分得3个内阁部长职位,是前所未有的少。 大选过后不久,经济风暴就来临了!当年房地产市场大崩溃的情景,有经历过的朋友一定不会忘记。当年许多房屋发展计划中途搁置,许多购屋者被害得有多凄惨?屋子看到住不到,银行贷款却不能不供。马化大搞房地产,当然也是严重受创。还有海运业务也蒙受巨大亏损。 1986年马化控股财政报告出炉,一年就净亏损1亿9千多万!马化合作社连续三年亏损,几乎已经将所有资金亏光。连抵押在银行的41%股权,也随时会被马来人吞并! 由于马化有陈群川这几位商界奇才坐镇,所以虽然内部亏损严重,外表仍然一片宁静,外人还看不到蛛丝马迹。

但是,其他财务管理得非常糟糕的合作社,却再也掩饰不了内在的腐败,第一个被揭发财务出现严重问题的《青团运合作社》很快就被引爆炸弹了! 接着,合作社之间产生骨牌效应,一家一家排队面对存户挤提,兵败如山倒,市场上哀鸿遍野,加上经济不景气来临,许多由合作社主导的屋业发展计划纷纷停工,好多好多付了头期钱,取得银行贷款合约的购屋者欲哭无泪,市场一片萧条。 

1986年8月,这场大風暴在國家銀行援引1986年必需(保護存款人)條例凍結24家合作社及逐一調查後,局勢總算暫告緩和。国家银行成为那个时候的合作社存款人唯一的信心保证。 在短短三个月内,前後至少7人為了合作社問題而自殺。許多存款人包括合作社經理,都面臨家破人亡的悲劇,青团运合作社巴生班达马兰分行经理是一位退休校长,因为受不了客户指责踏实骗子,合作蛇,愤而选择自杀,留下遗书申诉《合作社害死我》。。。。 更有一些為了避開財務的壓力而流落他鄉。合作社的執事人,也紛紛被存款人怒罵為《合作蛇》。 

國家銀行當時動用緊急法令條款及發表白皮書對付這24家合作社,只允許社員提款卻禁止合作社借款和買賣資產。合作社與國家銀行忙著處理退款的方式的同时,當局的調查結果也將所有涉案的合作社董事及《頭家》提控上法庭。 總檢察署是援引失信及唆使失信兩大罪狀提控眾董事。

在失信罪的刑事法典409條文及唆使失信罪的刑事法典109與409條文之下,罪成者的最高刑罰是坐牢20年及另加罰款。 排隊上庭的眾多董事及《頭家》,都是當時政商界的大人物,最先上榜者乃是前任大馬海外投資機構(Malaysian Overseas Investment Corporation,簡稱MOIC)董事經理洪瑞江,又名Mohd Abdullah Ang。 洪瑞江是於1986年8月27日,因涉嫌失信大馬海外投資機構33萬8808令吉而在巴生地庭面對409條文的指控。他否認有罪後,獲准由兩人以60萬令吉擔保候審。 同年12月1日他改變初衷,在高庭承認有罪,結果於12月15日被高庭法官判決坐牢8年及罰款10萬令吉。他過後上訴,於1987年5月18日獲最高法院將刑期減至坐牢4年及取消罰款。 洪瑞江在華社的排名榜,並不響亮,而他管理的MOIC業務與合作社也扯不上關係。他的失信案可說是《恰逢其事遇上合作社風暴》,並是受到嚴峻409條文懲罰的被告之一。加上他在加影監獄睡水床之事被揭發,鬧出一場監獄風雲,所以名噪一時,成為風雲人物之一。 

真正涉及合作社風暴而被控上法庭的第一人,乃是時任青團運合作社董事經理鄭安泉。 鄭安泉當年頗有名堂,他在馬華梁陳黨爭之中,是梁維泮的心腹大將。早在1972年鄭安泉就與梁維泮私交甚篤,他在梁氏支持下投入商界及成立青團運,在青年組織裡崛起為當代風雲人物。 馬華爆發梁陳黨爭時,鄭安泉一直都力挺梁維泮。直至梁派落敗黨爭結束後,鄭安泉卻加入人民進步黨,成為該黨主席。 不過,鄭氏的政黨主席壽命並不長久,只有短短兩年半。人民進步黨中委以黨章挑戰鄭安泉,最終他因為黨齡不足而不符合資格擔任進步黨主席,粉碎了他從政之路。 若干年後有人話當年,指合作社風暴的引爆點其實是馬華梁陳黨爭的後遺症。在梁派失利後,馬華裡頭有些人依然不滿鄭安泉,以致有人通過《華商報》揭發身任《建國日報》社長兼總編輯的鄭安泉沒有為《建國日報》的員工繳納公積金,從而引發出青團運的財務困境問題。 青團運合作社是第一個被國家銀行凍結的合作社,所以鄭安泉背負著《如果不是他,合作社風暴可能就不會輕易被揭發》的指責,甚至被指拖累了合作社運動。 也有人形容:若不是他管理青團運合作社時出現舞弊現象,導致擠提風波出現的話,其他23家合作社也不會受到連累而被凍結,合作社風暴也不會因此爆發。 

鄭安泉於1986年9月15日,在吉隆坡地庭被控失信(409條文)該合作社60萬3700令吉。 他否認有罪,獲准由兩人以75萬令吉具保在外。翌日,這家合作社的董事主席李榮雙則被控唆使鄭安泉失信,同樣獲准以75萬令吉保外。 較後,此案移交高庭。鄭安泉改口承認有罪,於1986年12月22日被判坐牢12年及罰款5萬令吉。李榮雙在控方撤銷控狀後,獲得無罪釋放。 1987年11月9日,鄭安泉在最高法院上訴得直,獲減刑改判坐牢8年及維持5萬令吉的罰款。 鄭安泉面對法律審判之時,《建國日報》在通過與華社組織共同舉辦活動籌募經費,支撐了數個月後,也於1986年12月1日宣佈停刊。 鄭安泉在合作社留下的污點,讓他成為存款人口中的其中一條《合作蛇》。 1987年,被合作社风波拖累的马化控股,由于资金周转面对困难导致失信;新泛电事件于是爆发,陈群川当年被传召赴新加坡面对司法审讯。当年很多人都说,如果老马肯出手,从政治途径协助陈群川的话,陈群创就不会遭遇如此大灾难。 

但是这个《经济奇才》是老马眼中钉,还不趁机会除之而后快吗?当年陈群创面对新加坡新泛电大灾难,被逼辞掉马华总会长,由林良实接任。当年新泛电开庭审讯,法庭允许陈群川保释,但是保释金却高达2千万星币! 马华已经没钱,华商遭遇经济风暴还在水深火热中,谁能救得了陈群川? 当年还是马华署理总会长的林良实,想来想去,唯一能够出手帮助老大陈群川的,也只有他的福州乡亲郭鹤年了。 

在这里还是有必要让大家了解郭鹤年老先生的一些背景:他是马来西亚首富,直到3年前他还是马来西亚糖王,自从马来西亚糖王宝座让给赛莫达之后,他就成为世界糖王了! 关于郭鹤年的前半生,大家已经知道得很详细,所以不再细说;我们从他70年代进军香港商场说起。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郭鹤年开始以香港为基地巩固自己的商业王国,并逐渐成为香港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上世纪90年代,他从英国人手中收购了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成为举足轻重的传媒大亨。 郭鹤年后来在谈到对香港的印象时说:《我1975年刚来香港,头三四年都是在马来西亚和香港之间来来往往,1978年起就长住这里了、喜欢这里了。作为华人生意场,全世界就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跟香港比,这里真正是一个设立生意总部的好地方。》 在接受香港《大公报》访谈中,他说:《我的心分成两瓣,一瓣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瓣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 郭鹤年生长的国家就是马来西亚;而他的父母来自中国福建省福州。言语中,尽显他对马来西亚和中国深深的爱。 

近年来,郭鹤年的投资重点转向中国内地,在中国的私人投资总额已达50亿美元,项目遍布北京、上海、深圳、沈阳、福州、杭州、厦门、广西、合肥等地。 而郭鹤年与中国大陆的第一次商业正面交往,却是始于一场白糖贸易战。 追溯上世纪60年代,印尼黄仲涵家族的产业被印尼政府接管没收后,中国外贸部看准了这一机会,以政府作后盾,把大量的中国食糖输入马来西亚销售,以求长期占领这个市场。 一时间,一艘艘货轮从中国驶来,卸下大批白糖,然后倾泻到马来西亚市场。这一攻势让郭鹤年措手不及。 由于中国糖价格更便宜,郭鹤年的白糖被积压在仓库里。坐困愁城的郭鹤年,苦思对策,终于被他找到逆转困境的妙方:向价格更廉宜的印度进口大量白糖应战! 于是,郭鹤年从印度输入白糖,以更低廉的价格夺回了失去的阵地。最终,郭鹤年奠定了其糖王的地位。从此,他称霸亚洲糖业30余年至今。 然而,正是通过这场白糖贸易战,中国政府与郭鹤年结缘了。此后,中国方面通过在香港的商业机构与郭鹤年合作经营食糖生意,并且委任其作为中国相机、颜料及电冰箱在马来西亚的总代理。 

1983年,郭鹤年与北京四季青公社、五矿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海淀区建起了中国内地首家香格里拉酒店——北京香格里拉。1985年11月,郭鹤年以私人企业家贸易代表团成员的身份,随马哈迪尔首相访问中国。不久,他在北京投资合作兴建耗资3亿美元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上世纪80年代末期,绝大多数外资因政治因素放缓投资中国,郭鹤年却反其道而行,在中国投下数以十亿计的巨资,使他成为马来西亚企业进军中国的开路先锋。 

话说回头。我们看看马化在1987年面临生死存亡的实况。 根据当年一份有关马化控股的财务报告显示,直到1987年,马化控股累计亏损不少过2亿美金,折合马币5亿!(当年一美金兑2.5马币)。 1987年,马华公会总会长、马来西亚国会议员陈群川因不慎卷入与新加坡有关的《新泛电》商业欺诈案,被新加坡法院以唆使他人失信等15条罪状扣押候审。 陈群川是大马华人的领袖,大马华商为此迅速行动起来,为保释陈群川而积极筹款。作为大马首富,郭鹤年自己也认为应该出力。 

然而,80年代中期正是郭鹤年的商业舰队面临困难之际,客观地说,此时他手头也不宽裕,曾通过一系列按揭,向银行借贷。 朋友有难,当鼎力相助,这是郭鹤年的一贯作风,更何况陈群川又非一般的朋友,他是大马华人的领袖。郭鹤年不顾航运业、酒店业连遭亏损、正筹资向地产进军以香格里拉上市出现反复的现实,毅然决定出资保释陈群川。 据说郭鹤年在了解真情后,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母,得到了郑格如居士的首肯。这样,郭鹤年独自负担2千万新元巨额保释金,将陈群川保释出狱。

这一举动又一次震动了当地社会,引起了广泛注目。大家都在赞颂郭鹤年的侠义心肠。 根据熟悉当年马化控股内情的报界前辈透露;当时陈群川自己也想不到会被新加坡法庭判刑坐牢两年。 在当时由于新泛电事件只是一宗普通的商业失信案;陈群川的律师与新加坡司法界沟通了解后,认为只要陈群川认罪,法庭只会判他罚款,或最多监禁一个星期,官司就算了结。 据说,当年陈群川还信心满满,赴新加坡接受审判前夕还召开马华中委会议和马化高层会议;拟定一系列赈救马化合作社的计划。当时他还很乐观的表示他到新加坡《去去就回来》,要大家赶快进行赈救合作社的准备工作,等他回来就大刀阔斧的推行。 据说,当年陈群川赈救合作社计划名单中,排名第一的就是负债累累,随时清盘的,由郑安泉领导的《青团运合作社》。 但是,也就在新泛电官司审讯前一天,据说(又是据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和马哈迪进行了一次秘密会商。会商的内容是什么?只有两个当事人清楚,我们只知道第二天当陈群川如期赴新加坡上庭认罪的时候,新加坡法庭竟然判重刑,将陈群川关押进新加坡明月湾监狱,刑期两年! 晴天霹雳的陈群川,铁青着脸,失魂落魄;什么振兴马华的大计,什么赈救合作社的计划,统统美梦破碎了!梦断明月湾的陈群川,关进了牢房;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紧随着陈群川入狱之后,他的亲密战友纪永辉和黄循营也相续因为合作社失信案而被判入狱;一时之间,马华不见了几员大将。 陈群川因为新泛电而被判坐牢。林良实刚刚接手马华,面对马化控股的烂摊子,如何收拾?面对50万华裔小民的投资亏损,血本无归,如何是好? 如果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抵押在银行的41%马化控股股权,随时会被马来判断吞掉。如此一来,马华振兴华社经济的努力将成为泡影。 马华根本没有人才能够解决燃眉之急。大马华社也在一片凄风苦雨中,自保都成问题,哪有能力出手帮马化控股? 

林良实想破了头,最后还是只有请福州乡亲郭鹤年从香港回来帮忙收拾烂摊子。如果41%股权被银行拍卖的话,马华公会的商业旗舰就极有可能落到马来人手中,丧失直接经济支持的马华公会,将如大雁折翼。 大马华商以及一些关心政治的华人,都意识到马华公会以及华人在大马的地位已受到严重威胁,危难之际希望有人挺身而出来拯救这艘要沉的“船”。有责任感的华人都在为马华公会及其商业旗舰焦虑。 更糟糕的是,1985年,马化控股有限公司向新加坡20家银行借款2000万美元,按照契约规定应在1987年1月偿还。

但由于公司领导经营不善,到期竟无法偿还,面临着被有关方面接管的厄运。 马化合作社握有马化控股公司的22000多万股股票,占缴足资本的30%。如果马化控股有限公司被接管,马化合作社便有灭顶之灾。同时,这也直接影响到马华公会的前途。 就在生死存亡之际,马华公会领导经多次协商,最后决定进行全面改组,原有的10名董事统统辞职。马华公会总会长林良实亲自出马,邀请“糖王”郭鹤年、“橡胶大王”李莱生、著名律师曾华英,以及玻璃市种植机构董事胡本金组成新董事部,郭鹤年任董事部主席。 郭鹤年本来一向对政治不感兴趣,他是一个典型的商人,据说他喜欢研究语言和古典音乐,所以他名下的公司和酒店名称都起得很有书卷气。 由于自己集团亦出现资金短缺和受经济衰退的打击,他为重振旗鼓一直很忙。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在公在私他都难以抽空兼顾其他事项。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郭鹤年义不容辞地挑起担子,受邀进入马化控股董事部。 1987年2月13日,综合商社的6名董事被迫全部辞职。在这种情况下,与政府关系良好的郭鹤年等4名著名华商,宣布全面接管马化控股,郭鹤年担任主席,从而保住了集团的41%股权未落到马来人手中。 经过协商,4人董事部立刻筹款偿还了2000万美元的债务,马化控股有限公司得以存活。而他们4人没有一人进行新的个人投资人股或进行股权转让。此举纯粹是为了公众,为广大华商服务的。郭鹤年等人不计私利、力挽狂澜的举动博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与支持。 郭鹤年不但对马来西亚国阵政府有振兴经济的功劳,对马华,也有救命之恩的啊! 郭鹤年进入董事部后,发现马化控股内部非常混乱,士气低落。找出问题的关键之后,郭鹤年立即对症下药,他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先利用本身的关系,为马化控股筹措了一笔巨额贷款,然后着手研究集团的内部行政,整顿管理机制。 

经过郭鹤年大刀阔斧的改革,马化控股的亏损势头被煞住,由1986年的2.283亿元亏损,急速降至1988年的2766万马元,从而及时地阻止了马化控股的内部大出血,使集团能在往后的日子迅速恢复元气。 郭鹤年出手救马化控股,当年令许多人感到意外,同时又使人看到他骨子里的《大马故乡情结》。 当马化的业务渐渐步入正轨,开始转亏为盈的时候,1988年郭氏以年迈为由辞去了董事部主席职务。 

在马化病入膏肓之时妙手回春,不仅显示了郭鹤年高超的商业技巧,更显出他的古道热肠、侠肝义胆。出手营救陈群川和接掌马华公会商业旗舰,树立起华人领袖的新形象。这也使他在大马广大的华人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今,郭鹤年已年近90,仍然担任马来西亚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及香港嘉里集团的董事长。用他自己的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是旧社会的说法,现在,九十岁才是古来稀。人生一定要有挑战。》 

而马化控股获得郭老仗义挽狂澜之后,也已经败部复活;如今收购了每年获利可观的万能企业,前景无忧。只是,20多年前饱受血本无归打击的升斗小民,虽然已经时过境迁,但是,痛苦的记忆,却始终伴随着岁月,不断牵动着大家神经。。。。。 

虽然后来的发展是由24家合作社共同组成一家全新的《联华金融》,而几乎所有合作社存款人也都在1991年之前,获得一元对一元的方式退款,这场旷日持久的合作社风暴终于落幕;但是,从此以后,人民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合作社》成为一个可怕的名词,一个会撩动记忆伤口的名词。 — with Anthony Hay.

Friday, November 16, 2012

好诗

由于马来西亚大选将要到来,所以各路人马天天都在网上较量,有的写过去的历史故事,有的挖各自的臭底。反正你也分辨不出谁对谁错。
还有就是政府的一些政策为某些人觉得非常不满,所以也就有净选盟的集会,和最新的三百里苦行。
由于距离的关系,很多人都不能参与。因此就些人就在网上写故事,诗词来支持他们的伟大行为。
这里就有一句很美的诗与大家分享:

日晒雨淋流着血与汗~足迹印满半岛土地上!保家卫国无惧虎犲狼~打倒狗阵那群王八蛋!!!
by LiuPeiYa

Sunday, October 28, 2012

我们是老板系列:朋党王国 1 - 12

第一篇:
祸国殃民的巫统朋党文化(全新整理精华版)
文:张丹枫
图:鄧珺心

这是一个灰暗的年代。 在国阵巫统的任意妄为之下,国家许多真实的历史事件已经被扭曲;历史的真相已经被修改。


贪赃枉法的行为都被虚假的糖衣掩盖;朋党巨鳄正在神不知鬼不觉地,蚕食掉了国家的根基! 


吉隆坡开埠功臣明明是叶亚来,为什么变成了拉惹阿都拉?马六甲王朝引以为荣的汉都亚英雄五兄弟,为什么统统在国民中学和小学的教科书中消失了?明明是国内三大族群联手同心争取国家独立;为什么现在的教科书却强调独立最大功劳归巫统,华裔和印裔却成了陪衬? 更严重的是,我们马来西亚的天然资源,原本在东合十国当中是最丰富,最具优势,最得天独厚的,单单依靠天然资源和农产品的收入,我们已经足够跻身富国行列。为什么今天大马却面临破产的危机? 


泰国,没有石油,汶莱的农产品少得可怜,新加坡更是完全没有天然资源与农产品,甚至连人民赖以活命的自来水都需要由马来西亚供应;可是,看看今天,上面所说的邻国,哪一个的经济发展不是远比我们马来西亚好? 


我们的国家,空有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为什么如今却让这种优势转化成了劣势?我们的国家生病了!生什么病?生贪污的病,生种族主义的病,生政策偏差的病,生滥权营私的病,生朋党主义的病!每一种病,都足以夺命! 事实上,真正将我们的国家推向濒临破产边缘的最大祸源,就是来自国阵政治朋党和商业朋党无止境的贪污滥权,千方百计将属于国民所有的国库血汗钱;公积金储蓄,国家储备金等等,肆无忌惮的以《五鬼运财》手法运往海外私人户口;据为己有。 


大家知道《一兆》是多大的数目吗?一兆等于一万亿,就是13位数,就是在1的后面加12个0! 我们的国家,根据许多数字统计,在过去30年里,被贪污,亏空,损耗,偷窃而消失的钱财,绝对不会少过1兆5千亿!以数目字来写,就是RM1,500,000,000,000.00!!!!


绝对是天文数字! 如果这些钱好好运用,掌政55年的当权者懂得体恤人民,不贪污不滥权不搞民粹不胡乱浪费公款的话,今天的马来西亚绝对有可能已经成为东南亚,甚至是亚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何至于沦落到今天如此尴尬的田地?欠债超过5千亿就快破产了? 


今天,我们要算总账的话,就要这样算:祸国殃民的源头来自国阵;国阵的罪魁祸首来自巫统;巫统的堕落根源来自历任领导人!而带领国家走向经济衰败的最关键人物,就是马哈迪,纳吉和他们背后庞大的朋党集团! 


在马来西亚,政治和商业是无法切割的。数十年来,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官商勾结的例子,有人利用政权对商人予取予求,也有商人争着攀附关系以求得到政府的大型发展计划。商家的亲戚和家人争相从政,而政治人物也积极安排家人亲戚进入上市公司董事局;利益输送的动作无休无止。 朋党政治与朋党商业挂钩,虽然在全世界推行民主制度的国家都不受到鼓励,但是在马来西亚,却是司空见惯的行为。马来西亚的朋党政治和朋党商业不仅仅是挂钩,彼此之间的关系还水乳交融,唇齿相依。 虽然明知道这种官商勾结的现象会令海外投资者却步;而且由于抽佣分红的现象严重,许多大型发展计划的预算都超高,造成成本高企不下,海外投资者根本无从插手----除非你也选择成为他们的一伙同流合污!


每个马来西亚人都知道,巫统的朋党主义是从《朋党之父》马哈迪时代开始和发扬光大。 马哈迪亲手栽培出来的马来朋党,多如过江之鲫,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有前财政部长敦达因在努丁;前玲珑集团主席丹斯里哈林沙厄;前马航主席丹斯里达祖丁南利;前多元资源主席已故丹斯里耶哈也阿末;现任宾纳良集团掌舵人丹斯里阿南达克利斯南;Land & General主席丹斯里旺阿兹米;阿马银行主席丹斯里阿兹曼哈欣等等;当然,华裔朋党也有丹斯里陈志远,丹斯里李金友;丹斯里陈伯勤等等。 


到了阿都拉巴达威时期,由于阿都拉过往还算清廉;身边朋党不多;加上他上任到卸任,前后只有5年半;所以真正栽培起来的朋党不多。其中最大的《朋党》就是他的儿子卡玛鲁丁阿都拉和女婿凯里。 纳吉因为长期处在巫统权力核心;30年来朋党辈出;一旦成为马来西亚第六任首相以来,他的朋党已经迅速蚕食了许多商业版图,在政商界呼风唤雨了! 政商界灵通消息指出,纳吉身边的朋党为数不少,但是,真正能够进入核心运作的,只有10个。这10个最大朋党,包括他的4个亲弟弟,和6个由他亲手挑选的,最信赖的亲信。 


马哈迪自1981年从敦胡申翁手中接过国家领导棒子以来,经历不少党国纷争。先是东姑拉沙里与慕沙希淡的《第二号人物之争》;接着发生《默玛里事件》导致慕沙希淡与马哈迪出现分歧,《2M政府》面对严峻考验;慕沙希淡在1986年宣布辞去副首相与内政部长职务,公开与马哈迪决裂。 再然后,就是巫统1987年前所未有,空前激烈的党争。东姑拉沙里和慕沙希淡这两个原本互相仇视的政敌忽然宣布结盟,与阿都拉巴达威,莱斯雅丁和沙里尔组成巫统B队;全面挑战马哈迪和嘉化峇峇的当权派。 虽然马哈迪最后惊险过关,巫统也因此而元气大伤,但是,至少他成功去除了政治上的绊脚石;总算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了。 


他首先动刀的,就是将《新经济政策》(New Economy Plan简称NEP)改头换面;一分为二。利用NEP的外衣来实行《国家发展政策》(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简称NDP)和《国家宏愿政策》(National Vision Plan简称NVP)。 通过NDP,马哈迪提出了笼统而模糊的《重组社会,缩减各族之间的经济差距》概念,还有假公济私的NVP计划,推介《2020宏愿》;美其名曰《要在2020年成为先进国》,要《达成各族经济实力平等》,于是堂而皇之的推动扶助马来企业计划了。 事实上,当1971年敦拉萨提出《新经济政策》概念的时候,并没有具体的说政府必须扶植贪婪的土着,只是表明最大目的在于缩短各族之间贫富差距的鸿沟。


《新经济政策》计划期限为20年;换句话说,《新经济政策》其实早在1990年便已经届满而必须终止了。 但是当马哈迪重新修改以后,政府的理论变成了《要竖立模范马来企业家》。因此政府要帮助几个特定的人,被选中的土著企业经营者各自获得10亿至50亿的建设发展合约。 土著商人缺乏经验?没有问题!所有大型发展计划都有政府指定的专家规划和付诸实行;所有融资贷款和工作流程统统由政府协助完成。这些所谓的《土著企业精英份子》个个能够悠哉闲哉的坐等榴莲跌。 从此以后的巫统,正式宣告进入朋党时代。在马哈迪的护航和指示之下,许多土著商人纷纷成为被巫统利用和牵着鼻子走的朋党。他们获得马哈迪的人分发包赚钱的大工程,当然他们也必须向特定人士奉献金钱。 


马哈迪被全世界公认为《马来西亚朋党之父》,《世界贪污之王》;从他手上栽培出来的朋党大王,可说不计其数。他们分布在各主要的上市公司,主掌着这个国家的最主要经济命脉。 马哈迪也通过一系列私营化计划,将许多国有企业转让给朋党,这些国有企业,大多数都是垄断性的独市生意;比如马电讯Telekom,国家能源Tenaga Nasional,马来西亚国际船务MISC,马来亚铁道公司KTM,马来西亚邮政公司POS Malaysia,各州的水务局Bekalan Air,国家稻米局Bernas,国内各大港务局,各大龙头银行。。。。统统交由朋党掌控。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AP,德士执照,专利权。。。。


也都是表面照顾所有马来人,实际上只有少过5%的土著朋党垄断金钱利益的《特权措施》。 他们个个只顾私利,心中根本没有人民,赚了钱统统进《朋党王国》的口袋,亏了钱就让全民买单!国家赚钱,人民没份分享,国库空虚,就要人民《尽本分》,被施加各种重税罚款来填补! 看到巫统朋党的贪婪行为,比豺狼虎豹更凶狠,比妖魔鬼怪更毒辣,他们将我们心爱的国家搞得乌烟瘴气,将人民辛苦存在国库的血汗钱榨干。只要是稍有血性的人,都会为之愤怒发指! 


由于他们幕后有政治势力保护,我们平民百姓无法申张正义。幸好,我们还有5年一次投票的权利。通过选票将他们背后的政权推翻,使他们失去靠山,我们才能要求他们接受法律制裁! 


第13届全国大选即将举行,改朝换代的决心必须坚定,用你手中的选票,还给全民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 with Boon Beng Chua and 黄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