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Malaysia Property.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Malaysia Property. Show all posts

Sunday, April 12, 2015

马来西亚的 GST 消费税

GST 对有注册的双方都有好处。最终消费者是受害者。但是用广角度来看,过去我们的税用在全民,包挂外国人和外劳。现在就连外国人和外劳也一样要给 GST。 另外一方面政府也借 GST 来更加了解商家的生意模式,政府可以查为什么商家不注册 GST 的原因

Tuesday, May 13, 2014

李光耀观天下(第1篇)——马来西亚篇: 分道扬镳 东姑坚持驱逐新加坡

南洋商报获授权刊载

1963年,马来亚与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合并成为马来西亚,两年后,与马来半岛一水之隔的新加坡选择退出马来西亚,内中的纠葛与挣扎,不管是非与对错,千秋功过,虽然须由后人评说,但当年政坛秘辛,却也鲜为外人道。 

岁月流逝,近50年后,当历史逐渐在人们脑海中模糊淡忘之际,《李光耀观天下》的出版,必将重新勾起那一代人,或关心马新两国政局人士的记忆。 

英国人在离开时,给马来亚和新加坡留下大致相同的遗产,两国在后殖民时期的发展水平也旗鼓相当。 

但是,这两个国家在1965年以后所选择的道路却是迥然不同。马来西亚选择成为一个以说马来语为主的国家,而新加坡则选择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建立多元种族的社会。 

随着马来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一个说马来语的马来西亚将成为更根深蒂固的概念。 

建立马来西亚人的大马 

在新加坡并入马来西亚的近两年里,我领导其他人组织联盟争取建立一个属于“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竭力克服种族问题。 

然而,此举遭遇强烈的反对,有时更引发暴力抗议。这最终导致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联邦。 

我这一代人一直都相信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一体的。英国人在战后将我们分开,成为个别殖民地,而我们则争取合并。马来亚领导人一开始并不想让新加坡加入,因为我们的华族人口多,会打乱局整体的种族结构比例。 

英国人最终说服马来西亚首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让他相信随着左派分子在新加坡华校日益壮大,新加坡倾向共产主义的危险实在太大。他终于同意让新加坡连同沙巴及砂拉越一起并入马来西亚,以沙砂两地较低的华族人口比例平衡我们的影响。 

但在我们加入之后,东姑告诉我:“你的政党不该打马来西亚马来人的主意。” 

新加坡当时有三个以马来人居多的选区,即芽笼士乃、甘榜景万岸以及南部岛屿,他不希望我们接触那些他认为是马来人地区的选区。 

然而,我们无法遵从这点,而必须依照宪法行事。 

宪法没说那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而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 

东姑警告会有流血事件 

我们仍旧组织了马来西亚团结总机构,提倡打造真正的多元种族国家,我们说服砂拉越、槟城和怡保的政党加入,其中有好几个马来族代表。 

随着总机构的实力越来越壮大,东姑感到十分不快,接着我们被告知新加坡得脱离马来西亚,否则将有流血事件发生。

Read more ...




Thursday, May 1, 2014

地點能影響你的房價

地點能影響你的房價。買房子自己用,要量力而為。建議找一個好的地點,然後再從房子的大小看價格來買,如果是自己用,看多少人住,需要多大的空間來容納,比如只有兩人住,房子的格局放小,價格也會跟着少。選個好地點,方便以後能賣個好價或租個不虧本的好價,從小房子換大房子的時候。補充,有 holding power 其實也不需要賣房子。


Wednesday, January 29, 2014

甲午年。The Year of Horse

甲午年,The year of Horse. 祝各位
马到功成,马上财源滚滚来。


Tuesday, December 25, 2012

台北市捷运站旁高级民宿,时尚简约套房

如果您正计画到北台湾一游,我们能提供您独一无二的住宿经验,我们位于台北市的万隆捷运站旁,是全新刚落成的大楼,外围生活机能完整,适合观光、背包旅客短期来访,宁静、温馨、舒适,是您旅途中最理想、实惠的落脚处、充电站。 

 交通状况: 捷运万隆站二号出口(有电扶梯)步行1分钟内抵达,距离台大公馆站仅仅一站的距离,交通方便,四通八达,但位于纯住宅区内,闹中取静。开车的朋友我们可提供停车位ㄛ 公用设备: 厨房,客厅(有LED电视),阳台,洗衣机(如欲使用洗衣机须事先告知),冰箱。提供拖鞋、洗发精、沐浴乳(或自制手工皂)、吹风机。(珍惜地球资源,请自备牙膏牙刷毛巾等个人清洁用品) 安全防护: 大楼24H录像监视 附近环境: 7-11及全联超市走路大约一至五分钟,各式美馔佳肴应有尽有,近在咫尺,生活机能超优。 

附近景点: 公馆水岸园区、自来水博物馆、宝藏岩国际艺术村、河滨公园、新店溪畔自行车道、公馆夜市、客家主题公园、师大夜市、景美夜市、华人社会最具人文气息的温罗汀街区、驰名国际,弥漫著咖啡香、书香,台湾文创产业最荟萃的康青龙巷弄等,皆近在咫尺,搭乘捷运一两站即可抵达。 

 房间设备: 舒适双人全新大床,干净床单被套枕头套,个人专属卫浴设备.干湿分离,房间里有空调、书桌、椅子、床具、衣柜等一应俱全。 

费用: 平日(周一至周四)每晚900元/1P,1300元/2P 假日(周五、六、日,国定假日&前夕)每晚1100元/1P,1600元/2P 订房 & 联系方式: 联系E-mail:miaoz30@gmail.com *为避免混淆,信件主旨请直接打上(万隆订房:X月X日~X月X日) 

请来信时务必注明以下资料:预定抵达日期以及时间、姓名、联系电话(台湾手机)、预定人数、预定天数、性别、如果随行有小孩,小孩的年纪等,谢谢!! 

注1:Check-in:13:00 之后;Check-out:11:00 之前,若有特殊时间需求请提前告知 
注2:Check-in时酌收500元的押金,退房交回钥匙,房间检查无碍后就会退还押金~ 
注3:入住时请提供每位住客的护照或身分证等证件以利登记

Wednesday, December 5, 2012

Tanjong Tualang ( Toh Allang ) Eat Prawn

In our journey, our first destination is Cameron Highland. After one night in Cameron Highland, we proceed to Tanjong Tualang for a fresh prawn meal dinner.  Here is the route map below.

Tapah Town
Kampar Town. 

Gopeng Town - Batu Gajah Town

From Tapah to Kampung Timah


Thursday, November 22, 2012

马化控股与合作社风暴 1 - 4

《马化控股与合作社风暴》 
陈群川梦断明月湾,郭鹤年仗义挽狂澜 
文:张丹枫 Zhang Danfeng 
图:鄧珺心 Junn Xynn 

大家晚上好!又到了开讲时间。今天晚上想跟大家谈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令千千万万华裔人民磨齿难忘的《合作社风暴》! 

经历过上个世纪80年代合作社风暴的华裔公民,有谁会忘记《马化控股》和《马化合作社》?谁能忘记了合作社带给大家的惨痛记忆? 

当年,因为合作社提供超过15%的年利息,许多华裔小商家和市井小民,纷纷将血汗钱和毕生储蓄老本从银行转去存放在合作社。结果风暴一来,合作社纷纷倒闭,人民的血汗钱几乎统统化为乌有。 

马化控股今天已经是生金蛋的鹅,2011年初,它才刚刚宣布以16亿的代价全面收购万能企业。万能博彩是国内三家博彩公司(另外两家是多多博彩及大马彩)当中最普及,也最赚钱的博彩公司,估计每年能够为马化控股带来上亿的盈利。  

马化控股已经成为一家纯博彩公司。它连唯一曾经掌控的马化银行也卖了,马化银行跟几家小型银行合并,成为现在的联合银行Alliance Bank。 

说起马化控股和合作社风暴,在那个风起云涌的80年代,可说是许多华裔百姓心中的痛。许多人因为参与合作社而赚了一些钱,但是最后统统葬身在合作社大风暴中。毕生储蓄忽然不见了,这种锥心之痛,肯定毕生难忘。 当年的合作社风暴,涉及失信全马存款人的合作社一共有24家,总共涉及款项高达15亿马币!其中绝大多数是市井升斗小民的血汗老本;受影响的存户多达47万6千人。 

第一个被引爆的合作社,是由郑安泉领导的《青团运合作社》,1986年7月,一批存户涌到青团运合作社提取他们的储蓄存款,却被告知合作社现金不足,不能兑现。 问题一爆开,随即引发全国一片挤提风波,人民争先恐后拥到各家合作社领回自己的血汗存款;其他原本也开始面对问题,但还没爆发的合作社,遭受池鱼之殃,面对汹涌人潮,资金短缺;无法满足存款人的退款要求,风波于是越闹越大,最后导致24家合作社集体面临倒闭危机。 而马化合作社虽然不是引发问题的根源,但因为它是合作社中的龙头,拥有最多客户,收取的款项也最多,因此它面对的问题和后果也最严重! 

作为马化合作社母公司的马化控股,也因此深陷泥泞;几乎面临清盘的厄运!而马化控股之所以成为全马华人的噩梦,其实追根究底,最大的祸首,还是老马! 要提马化控股,就不能不提六个关键人物:李三春,陈群川,马哈迪,梁维泮,郑安泉;还有;一位你可能没有想到的人:郭鹤年! 说起马化控股的由来,就不能不提起70年代由已故前首相敦拉萨倡导的,专为扶持土著而推行的《新经济政策》。 

当年国阵推行新经济政策的时候,在内阁会议上有说过,以20年为限,到1990年就结束。目标是提高土着经济能力,分享30%左右的国家财富。所以马华才答应支持新经济政策。 当马来人动起来的时候,当年还是马青总团长的李三春已经意识到,华人也必须有所作为,否则到1990年新经济政策结束的时候,华人的经济会被远远抛到后头。因为当年华资企业大多数是小型企业,传统经营,如果不改变经营方式,迟早会被壮大的马来企业吞并。 

李三春集合华商智慧,决定成立马化控股,再招揽了陈群川,朱正华,温成利,三员大将,通过马化控股成立马化合作社,鼓励华裔小商家加股,变卖土地给合作社,搞房地产;目的就是要集合华资力量,壮大华裔经济实力,期待到了1990年新经济政策结束的时候,华商可以占据40%左右的国家经济份额。本意是好的。 当年陈群川原本是大马内陆税收局的官员,由于协助过云顶集团主席丹斯里林梧桐如何合法减免税务,获得丹斯里林梧桐赏识,在70年代初期聘请出任云顶集团总经理。 李三春知道陈群川商业头脑厉害而且精明,于是亲自邀请他下山,出任马化控股董事经理,全权负责马化控股的运作。

实际上,从陈群川接手过后的马化控股,确实发展的非常快速和顺畅。 而李三春的政治前途也一路看俏,从马青全国总团长直接越过马华副总会长的阶段,当上马华署理总会长;更在1975年敦陈修信退休之后出任马华总会长。 在马化合作社办得有声有色的那几年,马华的声望也渐渐提高,华裔因为陈修信与华文教育对抗的事情而仇视马华的心态,也逐渐缓解。 但是,当年的首相老马,眼看1982年全国大选,李三春到芙蓉对撼曾敏兴,带动马华士气,取得非常好的战绩,心里就视李三春为眼中钉了! 老马看不得华裔实力强盛,这个一直都是公开的秘密。在他心中,马来西亚只能是土著经济和政治势力强大,非土著力量的强盛,对他来说,无异芒刺在背。 

1983年李三春忽然宣布退休,原因至今还是谜,但是大家都猜测跟老马有关。 另一个说法,是指当年东姑拉沙里与慕沙希淡争夺巫统第二把交椅的时候,李三春公开支持也是财政部长的姑里。 当年政坛盛传,李三春认为姑里必胜,所以每次和几个好友聚餐,美酒高歌之际,李三春借着酒意,不只一次豪言,戏称姑里必胜。他甚至表示如果有人敢跟他打赌,他买姑里胜选,如果姑里选输的话,他就将自己的阳具割下来喂鸡! 很不幸的,李三春的酒后戏言传到慕沙希淡的耳中,偏偏姑里又不争气输掉了。于是这个成了慕沙希淡的把柄,每次内阁会议,慕沙见到李三春,总爱喻揶他:丹斯里,你几时割下阳具喂鸡? 也因此慕沙和李三春之间有了心结。 

当香港土著金融丑闻于1983年爆发的时候,由于李三春是陈松青向土著金融贷款的牵线人,在副首相兼内政部长的慕沙步步进迫之下,李三春唯有黯然引退,从此避谈马华事。(有关香港土著金融丑闻事件,已经在上个星期开讲的《五鬼运财窃国8000亿》有详细的报导,请大家查阅) 由于李三春忽然引退,引起马华前所未有的激烈党争。

1984年,马华就进入战国时代!当年梁维拌与陈群川的党争,闹得沸沸扬扬,梁维拌,麦汉锦和陈忠鸿派系,一举开除陈群川,李金狮,林良实等14精英的事,将党争推向最高潮。 马华内斗激烈,耗尽人力物力财力,哪里还有心思搞好马化合作社?马华党争旷日持久,人仰马翻,最后还搞到频频开特大,跑出三个总会长。陈群川,梁维拌之外还多出一个口口声声有ATAS加持的麦汉锦。后来连新任副首相嘉化峇峇也成为马华过渡总会长。真是华人的耻辱。 

当马华党争结束,陈群川当选总会长,领军参与1986年全国大选的时候,马华其实已经五痨七伤。大选过后,内阁名单出炉,马华只分得3个内阁部长职位,是前所未有的少。 大选过后不久,经济风暴就来临了!当年房地产市场大崩溃的情景,有经历过的朋友一定不会忘记。当年许多房屋发展计划中途搁置,许多购屋者被害得有多凄惨?屋子看到住不到,银行贷款却不能不供。马化大搞房地产,当然也是严重受创。还有海运业务也蒙受巨大亏损。 1986年马化控股财政报告出炉,一年就净亏损1亿9千多万!马化合作社连续三年亏损,几乎已经将所有资金亏光。连抵押在银行的41%股权,也随时会被马来人吞并! 由于马化有陈群川这几位商界奇才坐镇,所以虽然内部亏损严重,外表仍然一片宁静,外人还看不到蛛丝马迹。

但是,其他财务管理得非常糟糕的合作社,却再也掩饰不了内在的腐败,第一个被揭发财务出现严重问题的《青团运合作社》很快就被引爆炸弹了! 接着,合作社之间产生骨牌效应,一家一家排队面对存户挤提,兵败如山倒,市场上哀鸿遍野,加上经济不景气来临,许多由合作社主导的屋业发展计划纷纷停工,好多好多付了头期钱,取得银行贷款合约的购屋者欲哭无泪,市场一片萧条。 

1986年8月,这场大風暴在國家銀行援引1986年必需(保護存款人)條例凍結24家合作社及逐一調查後,局勢總算暫告緩和。国家银行成为那个时候的合作社存款人唯一的信心保证。 在短短三个月内,前後至少7人為了合作社問題而自殺。許多存款人包括合作社經理,都面臨家破人亡的悲劇,青团运合作社巴生班达马兰分行经理是一位退休校长,因为受不了客户指责踏实骗子,合作蛇,愤而选择自杀,留下遗书申诉《合作社害死我》。。。。 更有一些為了避開財務的壓力而流落他鄉。合作社的執事人,也紛紛被存款人怒罵為《合作蛇》。 

國家銀行當時動用緊急法令條款及發表白皮書對付這24家合作社,只允許社員提款卻禁止合作社借款和買賣資產。合作社與國家銀行忙著處理退款的方式的同时,當局的調查結果也將所有涉案的合作社董事及《頭家》提控上法庭。 總檢察署是援引失信及唆使失信兩大罪狀提控眾董事。

在失信罪的刑事法典409條文及唆使失信罪的刑事法典109與409條文之下,罪成者的最高刑罰是坐牢20年及另加罰款。 排隊上庭的眾多董事及《頭家》,都是當時政商界的大人物,最先上榜者乃是前任大馬海外投資機構(Malaysian Overseas Investment Corporation,簡稱MOIC)董事經理洪瑞江,又名Mohd Abdullah Ang。 洪瑞江是於1986年8月27日,因涉嫌失信大馬海外投資機構33萬8808令吉而在巴生地庭面對409條文的指控。他否認有罪後,獲准由兩人以60萬令吉擔保候審。 同年12月1日他改變初衷,在高庭承認有罪,結果於12月15日被高庭法官判決坐牢8年及罰款10萬令吉。他過後上訴,於1987年5月18日獲最高法院將刑期減至坐牢4年及取消罰款。 洪瑞江在華社的排名榜,並不響亮,而他管理的MOIC業務與合作社也扯不上關係。他的失信案可說是《恰逢其事遇上合作社風暴》,並是受到嚴峻409條文懲罰的被告之一。加上他在加影監獄睡水床之事被揭發,鬧出一場監獄風雲,所以名噪一時,成為風雲人物之一。 

真正涉及合作社風暴而被控上法庭的第一人,乃是時任青團運合作社董事經理鄭安泉。 鄭安泉當年頗有名堂,他在馬華梁陳黨爭之中,是梁維泮的心腹大將。早在1972年鄭安泉就與梁維泮私交甚篤,他在梁氏支持下投入商界及成立青團運,在青年組織裡崛起為當代風雲人物。 馬華爆發梁陳黨爭時,鄭安泉一直都力挺梁維泮。直至梁派落敗黨爭結束後,鄭安泉卻加入人民進步黨,成為該黨主席。 不過,鄭氏的政黨主席壽命並不長久,只有短短兩年半。人民進步黨中委以黨章挑戰鄭安泉,最終他因為黨齡不足而不符合資格擔任進步黨主席,粉碎了他從政之路。 若干年後有人話當年,指合作社風暴的引爆點其實是馬華梁陳黨爭的後遺症。在梁派失利後,馬華裡頭有些人依然不滿鄭安泉,以致有人通過《華商報》揭發身任《建國日報》社長兼總編輯的鄭安泉沒有為《建國日報》的員工繳納公積金,從而引發出青團運的財務困境問題。 青團運合作社是第一個被國家銀行凍結的合作社,所以鄭安泉背負著《如果不是他,合作社風暴可能就不會輕易被揭發》的指責,甚至被指拖累了合作社運動。 也有人形容:若不是他管理青團運合作社時出現舞弊現象,導致擠提風波出現的話,其他23家合作社也不會受到連累而被凍結,合作社風暴也不會因此爆發。 

鄭安泉於1986年9月15日,在吉隆坡地庭被控失信(409條文)該合作社60萬3700令吉。 他否認有罪,獲准由兩人以75萬令吉具保在外。翌日,這家合作社的董事主席李榮雙則被控唆使鄭安泉失信,同樣獲准以75萬令吉保外。 較後,此案移交高庭。鄭安泉改口承認有罪,於1986年12月22日被判坐牢12年及罰款5萬令吉。李榮雙在控方撤銷控狀後,獲得無罪釋放。 1987年11月9日,鄭安泉在最高法院上訴得直,獲減刑改判坐牢8年及維持5萬令吉的罰款。 鄭安泉面對法律審判之時,《建國日報》在通過與華社組織共同舉辦活動籌募經費,支撐了數個月後,也於1986年12月1日宣佈停刊。 鄭安泉在合作社留下的污點,讓他成為存款人口中的其中一條《合作蛇》。 1987年,被合作社风波拖累的马化控股,由于资金周转面对困难导致失信;新泛电事件于是爆发,陈群川当年被传召赴新加坡面对司法审讯。当年很多人都说,如果老马肯出手,从政治途径协助陈群川的话,陈群创就不会遭遇如此大灾难。 

但是这个《经济奇才》是老马眼中钉,还不趁机会除之而后快吗?当年陈群创面对新加坡新泛电大灾难,被逼辞掉马华总会长,由林良实接任。当年新泛电开庭审讯,法庭允许陈群川保释,但是保释金却高达2千万星币! 马华已经没钱,华商遭遇经济风暴还在水深火热中,谁能救得了陈群川? 当年还是马华署理总会长的林良实,想来想去,唯一能够出手帮助老大陈群川的,也只有他的福州乡亲郭鹤年了。 

在这里还是有必要让大家了解郭鹤年老先生的一些背景:他是马来西亚首富,直到3年前他还是马来西亚糖王,自从马来西亚糖王宝座让给赛莫达之后,他就成为世界糖王了! 关于郭鹤年的前半生,大家已经知道得很详细,所以不再细说;我们从他70年代进军香港商场说起。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郭鹤年开始以香港为基地巩固自己的商业王国,并逐渐成为香港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上世纪90年代,他从英国人手中收购了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成为举足轻重的传媒大亨。 郭鹤年后来在谈到对香港的印象时说:《我1975年刚来香港,头三四年都是在马来西亚和香港之间来来往往,1978年起就长住这里了、喜欢这里了。作为华人生意场,全世界就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跟香港比,这里真正是一个设立生意总部的好地方。》 在接受香港《大公报》访谈中,他说:《我的心分成两瓣,一瓣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瓣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 郭鹤年生长的国家就是马来西亚;而他的父母来自中国福建省福州。言语中,尽显他对马来西亚和中国深深的爱。 

近年来,郭鹤年的投资重点转向中国内地,在中国的私人投资总额已达50亿美元,项目遍布北京、上海、深圳、沈阳、福州、杭州、厦门、广西、合肥等地。 而郭鹤年与中国大陆的第一次商业正面交往,却是始于一场白糖贸易战。 追溯上世纪60年代,印尼黄仲涵家族的产业被印尼政府接管没收后,中国外贸部看准了这一机会,以政府作后盾,把大量的中国食糖输入马来西亚销售,以求长期占领这个市场。 一时间,一艘艘货轮从中国驶来,卸下大批白糖,然后倾泻到马来西亚市场。这一攻势让郭鹤年措手不及。 由于中国糖价格更便宜,郭鹤年的白糖被积压在仓库里。坐困愁城的郭鹤年,苦思对策,终于被他找到逆转困境的妙方:向价格更廉宜的印度进口大量白糖应战! 于是,郭鹤年从印度输入白糖,以更低廉的价格夺回了失去的阵地。最终,郭鹤年奠定了其糖王的地位。从此,他称霸亚洲糖业30余年至今。 然而,正是通过这场白糖贸易战,中国政府与郭鹤年结缘了。此后,中国方面通过在香港的商业机构与郭鹤年合作经营食糖生意,并且委任其作为中国相机、颜料及电冰箱在马来西亚的总代理。 

1983年,郭鹤年与北京四季青公社、五矿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海淀区建起了中国内地首家香格里拉酒店——北京香格里拉。1985年11月,郭鹤年以私人企业家贸易代表团成员的身份,随马哈迪尔首相访问中国。不久,他在北京投资合作兴建耗资3亿美元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上世纪80年代末期,绝大多数外资因政治因素放缓投资中国,郭鹤年却反其道而行,在中国投下数以十亿计的巨资,使他成为马来西亚企业进军中国的开路先锋。 

话说回头。我们看看马化在1987年面临生死存亡的实况。 根据当年一份有关马化控股的财务报告显示,直到1987年,马化控股累计亏损不少过2亿美金,折合马币5亿!(当年一美金兑2.5马币)。 1987年,马华公会总会长、马来西亚国会议员陈群川因不慎卷入与新加坡有关的《新泛电》商业欺诈案,被新加坡法院以唆使他人失信等15条罪状扣押候审。 陈群川是大马华人的领袖,大马华商为此迅速行动起来,为保释陈群川而积极筹款。作为大马首富,郭鹤年自己也认为应该出力。 

然而,80年代中期正是郭鹤年的商业舰队面临困难之际,客观地说,此时他手头也不宽裕,曾通过一系列按揭,向银行借贷。 朋友有难,当鼎力相助,这是郭鹤年的一贯作风,更何况陈群川又非一般的朋友,他是大马华人的领袖。郭鹤年不顾航运业、酒店业连遭亏损、正筹资向地产进军以香格里拉上市出现反复的现实,毅然决定出资保释陈群川。 据说郭鹤年在了解真情后,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母,得到了郑格如居士的首肯。这样,郭鹤年独自负担2千万新元巨额保释金,将陈群川保释出狱。

这一举动又一次震动了当地社会,引起了广泛注目。大家都在赞颂郭鹤年的侠义心肠。 根据熟悉当年马化控股内情的报界前辈透露;当时陈群川自己也想不到会被新加坡法庭判刑坐牢两年。 在当时由于新泛电事件只是一宗普通的商业失信案;陈群川的律师与新加坡司法界沟通了解后,认为只要陈群川认罪,法庭只会判他罚款,或最多监禁一个星期,官司就算了结。 据说,当年陈群川还信心满满,赴新加坡接受审判前夕还召开马华中委会议和马化高层会议;拟定一系列赈救马化合作社的计划。当时他还很乐观的表示他到新加坡《去去就回来》,要大家赶快进行赈救合作社的准备工作,等他回来就大刀阔斧的推行。 据说,当年陈群川赈救合作社计划名单中,排名第一的就是负债累累,随时清盘的,由郑安泉领导的《青团运合作社》。 但是,也就在新泛电官司审讯前一天,据说(又是据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和马哈迪进行了一次秘密会商。会商的内容是什么?只有两个当事人清楚,我们只知道第二天当陈群川如期赴新加坡上庭认罪的时候,新加坡法庭竟然判重刑,将陈群川关押进新加坡明月湾监狱,刑期两年! 晴天霹雳的陈群川,铁青着脸,失魂落魄;什么振兴马华的大计,什么赈救合作社的计划,统统美梦破碎了!梦断明月湾的陈群川,关进了牢房;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紧随着陈群川入狱之后,他的亲密战友纪永辉和黄循营也相续因为合作社失信案而被判入狱;一时之间,马华不见了几员大将。 陈群川因为新泛电而被判坐牢。林良实刚刚接手马华,面对马化控股的烂摊子,如何收拾?面对50万华裔小民的投资亏损,血本无归,如何是好? 如果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抵押在银行的41%马化控股股权,随时会被马来判断吞掉。如此一来,马华振兴华社经济的努力将成为泡影。 马华根本没有人才能够解决燃眉之急。大马华社也在一片凄风苦雨中,自保都成问题,哪有能力出手帮马化控股? 

林良实想破了头,最后还是只有请福州乡亲郭鹤年从香港回来帮忙收拾烂摊子。如果41%股权被银行拍卖的话,马华公会的商业旗舰就极有可能落到马来人手中,丧失直接经济支持的马华公会,将如大雁折翼。 大马华商以及一些关心政治的华人,都意识到马华公会以及华人在大马的地位已受到严重威胁,危难之际希望有人挺身而出来拯救这艘要沉的“船”。有责任感的华人都在为马华公会及其商业旗舰焦虑。 更糟糕的是,1985年,马化控股有限公司向新加坡20家银行借款2000万美元,按照契约规定应在1987年1月偿还。

但由于公司领导经营不善,到期竟无法偿还,面临着被有关方面接管的厄运。 马化合作社握有马化控股公司的22000多万股股票,占缴足资本的30%。如果马化控股有限公司被接管,马化合作社便有灭顶之灾。同时,这也直接影响到马华公会的前途。 就在生死存亡之际,马华公会领导经多次协商,最后决定进行全面改组,原有的10名董事统统辞职。马华公会总会长林良实亲自出马,邀请“糖王”郭鹤年、“橡胶大王”李莱生、著名律师曾华英,以及玻璃市种植机构董事胡本金组成新董事部,郭鹤年任董事部主席。 郭鹤年本来一向对政治不感兴趣,他是一个典型的商人,据说他喜欢研究语言和古典音乐,所以他名下的公司和酒店名称都起得很有书卷气。 由于自己集团亦出现资金短缺和受经济衰退的打击,他为重振旗鼓一直很忙。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在公在私他都难以抽空兼顾其他事项。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郭鹤年义不容辞地挑起担子,受邀进入马化控股董事部。 1987年2月13日,综合商社的6名董事被迫全部辞职。在这种情况下,与政府关系良好的郭鹤年等4名著名华商,宣布全面接管马化控股,郭鹤年担任主席,从而保住了集团的41%股权未落到马来人手中。 经过协商,4人董事部立刻筹款偿还了2000万美元的债务,马化控股有限公司得以存活。而他们4人没有一人进行新的个人投资人股或进行股权转让。此举纯粹是为了公众,为广大华商服务的。郭鹤年等人不计私利、力挽狂澜的举动博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与支持。 郭鹤年不但对马来西亚国阵政府有振兴经济的功劳,对马华,也有救命之恩的啊! 郭鹤年进入董事部后,发现马化控股内部非常混乱,士气低落。找出问题的关键之后,郭鹤年立即对症下药,他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先利用本身的关系,为马化控股筹措了一笔巨额贷款,然后着手研究集团的内部行政,整顿管理机制。 

经过郭鹤年大刀阔斧的改革,马化控股的亏损势头被煞住,由1986年的2.283亿元亏损,急速降至1988年的2766万马元,从而及时地阻止了马化控股的内部大出血,使集团能在往后的日子迅速恢复元气。 郭鹤年出手救马化控股,当年令许多人感到意外,同时又使人看到他骨子里的《大马故乡情结》。 当马化的业务渐渐步入正轨,开始转亏为盈的时候,1988年郭氏以年迈为由辞去了董事部主席职务。 

在马化病入膏肓之时妙手回春,不仅显示了郭鹤年高超的商业技巧,更显出他的古道热肠、侠肝义胆。出手营救陈群川和接掌马华公会商业旗舰,树立起华人领袖的新形象。这也使他在大马广大的华人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今,郭鹤年已年近90,仍然担任马来西亚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及香港嘉里集团的董事长。用他自己的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是旧社会的说法,现在,九十岁才是古来稀。人生一定要有挑战。》 

而马化控股获得郭老仗义挽狂澜之后,也已经败部复活;如今收购了每年获利可观的万能企业,前景无忧。只是,20多年前饱受血本无归打击的升斗小民,虽然已经时过境迁,但是,痛苦的记忆,却始终伴随着岁月,不断牵动着大家神经。。。。。 

虽然后来的发展是由24家合作社共同组成一家全新的《联华金融》,而几乎所有合作社存款人也都在1991年之前,获得一元对一元的方式退款,这场旷日持久的合作社风暴终于落幕;但是,从此以后,人民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合作社》成为一个可怕的名词,一个会撩动记忆伤口的名词。 — with Anthony Hay.

马化控股与合作社风暴 3 - 4

《马化控股与合作社风暴》精华版第二篇
青团运爆发挤提风波,24家合作社兵败如山倒
文:张丹枫 Zhang Danfeng
图:鄧珺心 Junn Xynn

 1986年全国大选过后不久,经济风暴就来临了! 当年房地产市场大崩溃的情景,有经历过的朋友一定不会忘记。

当年许多房屋发展计划中途搁置,许多购屋者被害得有多凄惨?屋子看到住不到,银行贷款却不能不供。马化大搞房地产,当然也是严重受创。还有海运业务也蒙受巨大亏损。 1986年马化控股财政报告出炉,一年就净亏损1亿9千多万!马化合作社连续三年亏损,几乎已经将所有资金亏光。连抵押在银行的41%股权,也随时会被马来人吞并! 由于马化有陈群川这几位商界奇才坐镇,所以虽然内部亏损严重,外表仍然一片宁静,外人还看不到蛛丝马迹。但是,其他财务管理得非常糟糕的合作社,却再也掩饰不了内在的腐败,第一个被揭发财务出现严重问题的《青团运合作社》很快就被引爆炸弹了! 接着,合作社之间产生骨牌效应,一家一家排队面对存户挤提,兵败如山倒,市场上哀鸿遍野,加上经济不景气来临,许多由合作社主导的屋业发展计划纷纷停工,好多好多付了头期钱,取得银行贷款合约的购屋者欲哭无泪,市场一片萧条。 

1986年8月,这场大風暴在國家銀行援引1986年必需(保護存款人)條例凍結24家合作社及逐一調查後,局勢總算暫告緩和。国家银行成为那个时候的合作社存款人唯一的信心保证。 國家銀行當時動用緊急法令條款及發表白皮書對付這24家合作社,只允許社員提款卻禁止合作社借款和買賣資產。合作社與國家銀行忙著處理退款的方式的同时,當局的調查結果也將所有涉案的合作社董事及《頭家》提控上法庭。 總檢察署是援引失信及唆使失信兩大罪狀提控眾董事。在失信罪的刑事法典409條文及唆使失信罪的刑事法典109與409條文之下,罪成者的最高刑罰是坐牢20年及另加罰款。

 排隊上庭的眾多董事及《頭家》,都是當時政商界的大人物,最先上榜者乃是前任大馬海外投資機構(Malaysian Overseas Investment Corporation,簡稱MOIC)董事經理洪瑞江,又名Mohd Abdullah Ang。 洪瑞江是於1986年8月27日,因涉嫌失信大馬海外投資機構33萬8808令吉而在巴生地庭面對409條文的指控。他否認有罪後,獲准由兩人以60萬令吉擔保候審。 同年12月1日他改變初衷,在高庭承認有罪,結果於12月15日被高庭法官判決坐牢8年及罰款10萬令吉。他過後上訴,於1987年5月18日獲最高法院將刑期減至坐牢4年及取消罰款。 洪瑞江在華社的排名榜,並不響亮,而他管理的MOIC業務與合作社也扯不上關係。他的失信案可說是《恰逢其事遇上合作社風暴》,並是受到嚴峻409條文懲罰的被告之一。加上他在加影監獄睡水床之事被揭發,鬧出一場監獄風雲,所以名噪一時,成為風雲人物之一。 

真正涉及合作社風暴而被控上法庭的第一人,乃是時任青團運合作社董事經理鄭安泉。 鄭安泉當年頗有名堂,他在馬華梁陳黨爭之中,是梁維泮的心腹大將。早在1972年鄭安泉就與梁維泮私交甚篤,他在梁氏支持下投入商界及成立青團運,在青年組織裡崛起為當代風雲人物。 

馬華爆發梁陳黨爭時,鄭安泉一直都力挺梁維泮。直至梁派落敗黨爭結束後,鄭安泉卻加入人民進步黨,成為該黨主席。 不過,鄭氏的政黨主席壽命並不長久,只有短短兩年半。人民進步黨中委以黨章挑戰鄭安泉,最終他因為黨齡不足而不符合資格擔任進步黨主席,粉碎了他從政之路。 若干年後有人話當年,指合作社風暴的引爆點其實是馬華梁陳黨爭的後遺症。在梁派失利後,馬華裡頭有些人依然不滿鄭安泉,以致有人通過《華商報》揭發身任《建國日報》社長兼總編輯的鄭安泉沒有為《建國日報》的員工繳納公積金,從而引發出青團運的財務困境問題。 青團運合作社是第一個被國家銀行凍結的合作社,所以鄭安泉背負著《如果不是他,合作社風暴可能就不會輕易被揭發》的指責,甚至被指拖累了合作社運動。 也有人形容:若不是他管理青團運合作社時出現舞弊現象,導致擠提風波出現的話,其他23家合作社也不會受到連累而被凍結,合作社風暴也不會因此爆發。 

鄭安泉於1986年9月15日,在吉隆坡地庭被控失信(409條文)該合作社60萬3700令吉。 他否認有罪,獲准由兩人以75萬令吉具保在外。翌日,這家合作社的董事主席李榮雙則被控唆使鄭安泉失信,同樣獲准以75萬令吉保外。 較後,此案移交高庭。鄭安泉改口承認有罪,於1986年12月22日被判坐牢12年及罰款5萬令吉。李榮雙在控方撤銷控狀後,獲得無罪釋放。 1987年11月9日,鄭安泉在最高法院上訴得直,獲減刑改判坐牢8年及維持5萬令吉的罰款。 鄭安泉面對法律審判之時,《建國日報》在通過與華社組織共同舉辦活動籌募經費,支撐了數個月後,也於1986年12月1日宣佈停刊。 鄭安泉在合作社留下的污點,讓他成為存款人口中的其中一條《合作蛇》。 

1987年,被合作社风波拖累的马化控股,由于资金周转面对困难导致失信;新泛电事件于是爆发,陈群川当年被传召赴新加坡面对司法审讯。当年很多人都说,如果老马肯出手,从政治途径协助陈群川的话,陈群创就不会遭遇如此大灾难。 但是这个《经济奇才》是老马眼中钉,还不趁机会除之而后快吗?当年陈群创面对新加坡新泛电大灾难,被逼辞掉马华总会长,由林良实接任。当年新泛电开庭审讯,法庭允许陈群川保释,但是保释金却高达2千万星币! 马华已经没钱,华商遭遇经济风暴还在水深火热中,谁能救得了陈群川? 

当年还是马华署理总会长的林良实,想来想去,唯一能够出手帮助老大陈群川的,也只有他的福州乡亲郭鹤年了。 在这里还是有必要让大家了解郭鹤年老先生的一些背景:他是马来西亚首富,直到3年前他还是马来西亚糖王,自从马来西亚糖王宝座让给赛莫达之后,他就成为世界糖王了! 关于郭鹤年的前半生,大家已经知道得很详细,所以不再细说;我们从他70年代进军香港商场说起。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郭鹤年开始以香港为基地巩固自己的商业王国,并逐渐成为香港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上世纪90年代,他从英国人手中收购了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成为举足轻重的传媒大亨。 郭鹤年后来在谈到对香港的印象时说:《我1975年刚来香港,头三四年都是在马来西亚和香港之间来来往往,1978年起就长住这里了、喜欢这里了。作为华人生意场,全世界就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跟香港比,这里真正是一个设立生意总部的好地方。》 在接受香港《大公报》访谈中,他说:《我的心分成两瓣,一瓣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瓣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 郭鹤年生长的国家就是马来西亚;而他的父母来自中国福建省福州。言语中,尽显他对马来西亚和中国深深的爱。 

近年来,郭鹤年的投资重点转向中国内地,在中国的私人投资总额已达50亿美元,项目遍布北京、上海、深圳、沈阳、福州、杭州、厦门、广西、合肥等地。 而郭鹤年与中国大陆的第一次商业正面交往,却是始于一场白糖贸易战。 追溯上世纪60年代,印尼黄仲涵家族的产业被印尼政府接管没收后,中国外贸部看准了这一机会,以政府作后盾,把大量的中国食糖输入马来西亚销售,以求长期占领这个市场。 一时间,一艘艘货轮从中国驶来,卸下大批白糖,然后倾泻到马来西亚市场。这一攻势让郭鹤年措手不及。 由于中国糖价格更便宜,郭鹤年的白糖被积压在仓库里。坐困愁城的郭鹤年,苦思对策,终于被他找到逆转困境的妙方:向价格更廉宜的印度进口大量白糖应战! 于是,郭鹤年从印度输入白糖,以更低廉的价格夺回了失去的阵地。最终,郭鹤年奠定了其糖王的地位。从此,他称霸亚洲糖业30余年至今。 然而,正是通过这场白糖贸易战,中国政府与郭鹤年结缘了。此后,中国方面通过在香港的商业机构与郭鹤年合作经营食糖生意,并且委任其作为中国相机、颜料及电冰箱在马来西亚的总代理。 

1983年,郭鹤年与北京四季青公社、五矿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海淀区建起了中国内地首家香格里拉酒店——北京香格里拉。1985年11月,郭鹤年以私人企业家贸易代表团成员的身份,随马哈迪尔首相访问中国。不久,他在北京投资合作兴建耗资3亿美元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上世纪80年代末期,绝大多数外资因政治因素放缓投资中国,郭鹤年却反其道而行,在中国投下数以十亿计的巨资,使他成为马来西亚企业进军中国的开路先锋。

马化控股与合作社风暴 4 - 4

《马化控股与合作社风暴》第三篇(完结篇) 
陈群川梦断明月湾,郭鹤年仗义挽狂澜 
文:张丹枫 Zhang Danfeng 
图:鄧珺心 Junn Xynn 

 话说,马化控股在1986年面临生死存亡的实况。 根据当年一份有关马化控股的财务报告显示,直到1987年,马化控股累计亏损不少过2亿美金,折合马币5亿!(当年一美金兑2.5马币)。 

1986年,马华公会总会长、马来西亚国会议员陈群川因不慎卷入与新加坡有关的经济案,被新加坡法院以唆使他人失信等15条罪状扣押候审。 陈群川是大马华人的领袖,大马华商为此迅速行动起来,为保释陈群川而积极筹款。作为大马首富,郭鹤年自己也认为应该出力。 

然而,80年代中期正是郭鹤年的商业舰队面临困难之际,客观地说,此时他手头也不宽裕,曾通过一系列按揭,向银行借贷。 朋友有难,当鼎力相助,这是郭鹤年的一贯作风,更何况陈群川又非一般的朋友,他是大马华人的领袖。郭鹤年不顾航运业、酒店业连遭亏损、正筹资向地产进军以香格里拉上市出现反复的现实,毅然决定出资保释陈群川。 据说郭鹤年在了解真情后,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母,得到了郑格如居士的首肯。这样,郭鹤年独自负担2千万新元巨额保释金,将陈群川保释出狱。这一举动又一次震动了当地社会,引起了广泛注目。大家都在赞颂郭鹤年的侠义心肠。 

根据熟悉当年马化控股内情的报界前辈透露;当时陈群川自己也想不到会被新加坡法庭判刑坐牢两年。 在当时由于新泛电事件只是一宗普通的商业失信案;陈群川的律师与新加坡司法界沟通了解后,认为只要陈群川认罪,法庭只会判他罚款,或最多监禁一天,官司就算了结。 据说,当年陈群川还信心满满,赴新加坡接受审判前夕还召开马华中委会议和马化高层会议;拟定一系列赈救马化合作社的计划。当时他还很乐观的表示他到新加坡《去去就回来》,要大家赶快进行赈救合作社的准备工作,等他回来就大刀阔斧的推行。  

据说,当年陈群川赈救合作社计划名单中,排名第一的就是负债累累,随时清盘的,由郑安泉领导的《青团运合作社》。 但是,也就在新泛电官司审讯前一天,据说(又是据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和马哈迪进行了一次秘密会商。会商的内容是什么?只有两个当事人清楚,我们只知道第二天当陈群川如期赴新加坡上庭认罪的时候,新加坡法庭竟然判重刑,将陈群川关押进新加坡明月湾监狱,刑期两年! 晴天霹雳的陈群川,铁青着脸,失魂落魄;什么振兴马华的大计,什么赈救合作社的计划,统统美梦破碎了!梦断明月湾的陈群川,关进了牢房;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紧随着陈群川入狱之后,他的亲密战友纪永辉和黄循营也相续因为合作社失信案而被判入狱;一时之间,马华不见了几员大将。 陈群川因为新泛电而被判坐牢。林良实刚刚接手马华,面对马化控股的烂摊子,如何收拾?面对30万华裔小民的投资亏损,血本无归,如何是好? 如果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抵押在银行的41%马化控股股权,随时会被马来判断吞掉。如此一来,马华振兴华社经济的努力将成为泡影。 马华根本没有人才能够解决燃眉之急。大马华社也在一片凄风苦雨中,自保都成问题,哪有能力出手帮马化控股? 林良实想破了头,最后还是只有请福州乡亲郭鹤年从香港回来帮忙收拾烂摊子。

如果41%股权被银行拍卖的话,马华公会的商业旗舰就极有可能落到马来人手中,丧失直接经济支持的马华公会,将如大雁折翼。 大马华商以及一些关心政治的华人,都意识到马华公会以及华人在大马的地位已受到严重威胁,危难之际希望有人挺身而出来拯救这艘要沉的“船”。有责任感的华人都在为马华公会及其商业旗舰焦虑。 更糟糕的是,1985年,马化控股有限公司向新加坡20家银行借款2000万美元,按照契约规定应在1987年1月偿还。但由于公司领导经营不善,到期竟无法偿还,面临着被有关方面接管的厄运。 

马化合作社握有马化控股公司的22000多万股股票,占缴足资本的30%。如果马化控股有限公司被接管,马化合作社便有灭顶之灾。同时,这也直接影响到马华公会的前途。 就在生死存亡之际,马华公会领导经多次协商,最后决定进行全面改组,原有的10名董事统统辞职。

马华公会总会长林良实亲自出马,邀请“糖王”郭鹤年、“橡胶大王”李莱生、著名律师曾华英,以及玻璃市种植机构董事胡本金组成新董事部,郭鹤年任董事部主席。 郭鹤年本来一向对政治不感兴趣,他是一个典型的商人,据说他喜欢研究语言和古典音乐,所以他名下的公司和酒店名称都起得很有书卷气。 由于自己集团亦出现资金短缺和受经济衰退的打击,他为重振旗鼓一直很忙。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在公在私他都难以抽空兼顾其他事项。令人颇感意外的是,郭鹤年义不容辞地挑起担子,受邀进入马化控股董事部。 

1987年2月13日,综合商社的6名董事被迫全部辞职。在这种情况下,与政府关系良好的郭鹤年等4名著名华商,宣布全面接管马化控股,郭鹤年担任主席,从而保住了集团的41%股权未落到马来人手中。 经过协商,4人董事部立刻筹款偿还了2000万美元的债务,马化控股有限公司得以存活。而他们4人没有一人进行新的个人投资人股或进行股权转让。此举纯粹是为了公众,为广大华商服务的。郭鹤年等人不计私利、力挽狂澜的举动博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与支持。 

郭鹤年不但对马来西亚国阵政府有振兴经济的功劳,对马华,也有救命之恩的啊! 郭鹤年进入董事部后,发现马化控股内部非常混乱,士气低落。找出问题的关键之后,郭鹤年立即对症下药,他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先利用本身的关系,为马化控股筹措了一笔巨额贷款,然后着手研究集团的内部行政,整顿管理机制。 

经过郭鹤年大刀阔斧的改革,马化控股的亏损势头被煞住,由1986年的2.283亿元亏损,急速降至1988年的2766万马元,从而及时地阻止了马化控股的内部大出血,使集团能在往后的日子迅速恢复元气。 郭鹤年出手救马化控股,当年令许多人感到意外,同时又使人看到他骨子里的《大马故乡情结》。 

当马化的业务渐渐步入正轨,开始转亏为盈的时候,1988年郭氏以年迈为由辞去了董事部主席职务。 在马化病入膏肓之时妙手回春,不仅显示了郭鹤年高超的商业技巧,更显出他的古道热肠、侠肝义胆。出手营救陈群川和接掌马华公会商业旗舰,树立起华人领袖的新形象。这也使他在当地广大的华人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今,郭鹤年已年过80,仍然担任马来西亚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及香港嘉里集团的董事长。用他自己的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是旧社会的说法,现在,九十岁才是古来稀。人生一定要有挑战。》 而马化控股获得郭老仗义挽狂澜之后,也已经败部复活;如今收购了每年获利可观的万能企业,前景无忧。

只是,20多年前饱受血本无归打击的升斗小民,虽然已经时过境迁,但是,痛苦的记忆,却始终伴随着岁月,不断牵动着大家神经。。。。。 虽然后来的发展是由24家合作社共同组成一家全新的《联华金融》,而几乎所有合作社存款人也都在1991年之前,获得一元对一元的方式退款,这场旷日持久的合作社风暴终于落幕;但是,从此以后,人民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合作社》成为一个可怕的名词,一个会撩动记忆伤口的名词。


我们是老板系列:朋党王国 12 - 12

《巫统的朋党王国》第十二篇(最终章完结篇) 
第九朋党之王:丹斯里赛莫达 
No.9 Crony King: Tan Sri Syed Mokhtar Al-Bukhary 
文:张丹枫 Zhang Danfeng 
图:鄧珺心 Junn Xynn 

马矿业集团执行主席(Malaysia Mining Corporation Bhd) 
国企贸易有限公司主席(Pernas Bhd) 
贸易风集团执行主席(Tradewinds Bhd) 
马拉科有限公司主席(Malakoff Bhd) 
国家稻米有限公司执行主席(Bernas Bhd) 
多元资源工艺有限公司执行主席(DRB-Hicom Bhd) 
国家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执行主席(Proton Bhd) 
柔佛港口有限公司(Johor Port Bhd) 
Bank Muammalat Bhd主席 

丹斯里赛莫达,肯定是近期内巫统最大的朋党。他操控的上市公司不下10间。他的个人财富,根据《富比士》财经杂志的估算,约为16亿美金,折合马币接近50亿。 与其他五位朋党大王相比,塞莫达有两点是与众不同的。 

第一:其他五位朋党大王个个都有高学历,不是美国哈佛大学就是留学英国回来的马来精英份子;但是赛莫达却只受过中学SPM程度的教育。 

第二:他所接手的几乎都是稳赚不赔的垄断式生意,例如收费大道,港口,白糖,白米等等;但是他却又是六位朋党大王之中,欠债最严重的! 而偏偏巫统还是很喜欢将各式各样的朋党公司交给他去经营,给他无节制的贷款便利;造成他也无节制的花钱,最后债台高筑!这算哪门子的《精英》? 

赛莫达来自吉打州亚罗士打一个中下阶级的家庭,父亲养牛及种菜为生;由于家境不好,赛莫达小学放学就要帮父母亲的忙,在菜园里劳作,到菜市场卖菜,甚至卖过Roti Canai。 他19岁那年中五毕业,便进入社会,协助父亲打理农务。后来他决定自己经营牛肉市场,慢慢自己摸索,提升牛肉的保鲜方法;逐渐打开市场,成为吉打州知名的牛肉批发商。 

90年代初期,赛莫达与弟弟再纳合股,在吉打从事白米买卖,并获得国家稻米局发出白米批发准证,取得北马地区许多政府部门的白米供应合约。赛莫达就在白米事业找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1996年,由于赛莫达懂得把握时机,与时任柔佛州务大臣的丹斯里慕尤丁搭上关系,取得后者信任,将柔佛Tanjung Pelapas港口经营权交给他,从此赛莫达正式成为巫统重点栽培的土着企业家。 

1997年的亚洲经济风暴,令马来西亚经济市场饱受冲击,许多原本已经上岸的土着企业家如丹斯里哈林沙厄,丹斯里旺阿兹米,丹斯里拉昔胡申,丹斯里达祖丁等等,一夜之间从坐拥百亿身家的巨富变成负债百亿,企业王国面临倒闭危机的资产家。马来企业界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无可避免的进行一次大洗牌!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旧的马来企业家倒了,总有新人前仆后涌的站出来取代。赛莫达的事业,因为在经济风暴时期刚刚处于萌芽起步阶段,因此受到的打击不大。风暴过后还能幸存下来的他,迅速填补真空,进一步确定了他在巫统心目中的地位。 

踏入21世纪,赛莫达正式起飞,他在短短几年之内收购好多家上市公司,涉足的领域包括承建吉隆坡直通关丹的东西大道;港口贸易;交通运输;白米,白糖,面粉生产及批发业;产业,建筑业,零售业,发电厂,电讯工业,甚至娱乐事业。 

他通过本身拥有100%股权的Syarikat Impian Teladan Sdn Bhd。收购马来西亚矿业机构(MMC)51.8%股权,开发建设及经营东西高速大道;通过拥有绝对掌控权的贸易风控股(Tradewinds Bhd),向政府取得融资12亿,收购糖王郭鹤年的玻璃市糖厂;同时并吞糖王手中持有的30%国家稻米局(Bernas Bhd)股权。 这使得赛莫达所持有的国家稻米局股权,由原本的42.57%增加至72.57%,全面控制国内的白米市场。他也因为国家稻米局拥有Gardenia面包公司30%股份,而成为后者的大股东。 此外,MMC也与嘉务大(Gamuda Bhd)联手,取得总值145亿的双轨电动火车计划合约。还有,柔佛士乃机场发展计划,吉隆坡大捷运计划,都有赛莫达的份。最新的大计划,是由赛莫达取得DRB-Hicom控制权,接着又以当年安排耶哈也同样的手法,让DRB-Hicom接手病入膏肓的国家汽车工业。这次涉及的资金超过30亿元。 这些大计划,基本上融资问题都不必赛莫达操心,因为政府都会安排妥当,或免息贷款,或低息长期融资,或从公积金局搬钱。。。。。 但是,如此无节制的贷款,让赛莫达习惯了依赖政府。政府丢什么Project给他他都接,他也很敢花大钱,因为钱财来得太容易了!只是,由于经营态度错误,更大的危机,已经潜伏在他的身边。这一次如果《赛莫达泡沫》爆破的话,被牵连的将会是全国的无辜百姓! 

现在市场上,人人都知道,赛莫达近年来迅速扩展业务,打造横跨交通、物流、种植、发电及军火等行业的商业帝国。和马哈迪时代突然冒起的马来企业权贵一样,他其实是巫统当下扶持的商业代理人,他手拿尚方宝剑,吞噬任何好赚钱的领域与政府工程。 据民主行动党灵北区国会议员潘俭伟披露,赛莫达的商业帝国目前总共欠债343亿令吉! 这意味着,像1998年被政府拯救的玲珑集团一样,他管理下的巫统商业帝国其实是通过毫无节制的借贷打造出来的。潘俭伟因此担心它可能有重蹈1998年玲珑集团覆辙的风险。 瓦解的玲珑集团是马哈迪时代的巫统企业帝国,在1998年时欠债200亿令吉,相等于当时银行系统所有债务的7%,因为亚洲金融危机而宣告破产,结果需要政府搭救。 玲珑集团的破产,导致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股市因此大跌,更需劳动政府从国库中搬出100亿令吉来拯救。国库的钱是谁的?是政府的还是人民的? 

14年后,赛莫达的公司总欠债343亿令吉,或占据国内公司债权的10%,欠债甚至远超过当年的玲珑集团,引起担忧当年的危机将重现,政府必须以纳税人公帑来拯救赛莫达的商业帝国。 潘俭伟说:賽莫達的商業王國總負債已超過343億令吉,佔了2011年國內公司債券的10%;截至今年5月,這些公司擁有現金估計只有約78億令吉。 这意味着,赛莫达的财务状况,其实是10个桶只有7个盖! 賽莫達商業王國主要是通過4間掛牌公司所掌控,包括其擁有51.8%股權的馬礦業(MMCCORP),目前的負債已達242億令吉;其次是他擁有55.9%股權的多元資源工業公司DRB Hicom,債務高達57億令吉。 虽然已经债台高筑,但是赛莫达的胃口看来还是非常非常大!现在又传出他有意收购马来西亚铁道公司(KTM Bhd)了!每个人都知道马来西亚铁道公司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国内拥有非常可观的土地和资产,总值不会少过500亿!这块大肥肉如果被他得手,相信又会被肢解变卖,然后统统进了朋党口袋,再然后,他对外宣布的债务可能又会进一步推高到超过400亿了! 真想痛骂一句:干他娘的! 

赛莫达帝国的旗舰集团MMC机构目前是大马最大的借贷者,负债近242亿元。这家集团业务横跨三大领域,包括交通物流、能源与公用事业,以及工程和建筑领域,主要资产包括柔州丹绒柏勒巴斯港、柔佛港口、士乃机场、独立发电厂、双轨电动火车工程、柔州的水务公司,就连号称大马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基建工程――吉隆坡捷运,也有该集团的一份,它受委为项目交付伙伴。 MMC集团之前攫获的政府资产和工程如港口、发电计划,多是明显有利可图的业务,任何人获颁这些计划,只要不乱搞,几乎保证可赚钱。 潘儉偉說,丹斯里賽莫達掌控的財團債務已超過343億令吉,這種情況不解決,可能將引發另一波的大馬金融風暴。

毫无疑问,这么庞大的债务泡沫一旦爆破,最后还是得由全民买单! 这衍生出一个很大很大的疑问:既然赛莫达的发电厂,白米,白糖,大道收费,港口运输贸易,水务公司。。。。统统都是稳赚不赔的好康生意,尤其白米和白糖,每年还得到数以亿计的政府补贴;应该是每天都财源滚滚才对;为什么却反而债务越堆越高? 钱,都去了哪里??? 钱是银行给的,担保人是政府签的;几百亿的资金,如今竟然只剩78亿,外加令人看了心惊胆跳的343亿债务!这就是所谓的《土着精英企业家》??? 赚了钱就进自己和朋党的口袋,亏了本,就全民买单!我知道大家看了很愤怒,我也一样愤怒!但是,追根究底,这是谁造成的? 或许大家会说这是国阵政府造成的,或者,说得更清楚,是巫统造成的。但是,国阵巫统今天如此贪污滥权腐败野蛮,是谁纵容的? 是的!就是我们人民纵容的!因为过去50多年,人民对国阵政府的暴政一直采取沉默的态度,久而久之,大家都忘记了,我们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我们才是老板! 如果不是老板,为什么会有5年一次的投票权?如果你认为我们不是老板而是奴隶,请问奴隶有投票权吗?奴隶有说话的余地吗?今天大家都敢站出来不平则鸣,就表示大家已经认同:我们都是老板!我们不要这种恶伙计!是时候行使老板的权利,善用手中一票,将这些祸国殃民的贪官朋党统统送去荷兰!

Sunday, October 28, 2012

我们是老板系列:朋党王国 3 - 12

第三篇: 巫统朋党灌输愚民政策 
文:张丹枫 
图:鄧珺心 

朋党就像肿瘤一样,不切除就会转变成夺命的癌症。 马来西亚的朋党问题有多严重?这问题很严肃;我只能告诉你,朋党无处不在,今时今日,巫统朋党早已经渗透民间,和我们的生活起居息息相关,分不开了! 

想想看,我们一早起身所用的自来水,所食用的面包或汤面(面粉做的),米饭(白米煮成的);电流供应,电话系统,出门使用的汽车(国产车或AP进口车),公共交通工具(MRT,Intrakota,CityLiner),火车,飞机,使用的高速大道,晚上回家观赏的Astro,晚餐的面或饭。。。。。有哪一样是跟朋党无关的? 所以说,经过马哈迪精心策划,推动了20多年的朋党文化,已经根深蒂固;今天的马来西亚,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朋党国家》。 马哈迪的朋党文化,就是一个掏空国库,国库通私库的贪污滥权腐败计划。将国家的钱据为己有,将各种债务留给无辜的人民。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马哈迪的朋党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固票阴谋》! 因为,每一个朋党财团,属下员工成千上万,朋党老板受了国阵的种种好处,当然有义务影响员工必须支持国阵,每一届全国大选都只能投选国阵,不准跑票。 影响所及,这些朋党的员工自然也会劝乡下的亲戚家人投票给国阵;一般乡村居民,尤其是老一辈的贫穷百姓,受教育不高,加上资讯受到封锁,无法得知外面的真相,他们就是最容易受到左右的一群。 他们认为,通过朋党的影响力,会是其中一个阻断民联争取马来乡村选民选票的最好方法。因为许多乡村马来家庭需要依靠朋党的工作收入才能养家活口。 然而,朋党的影响力,真有这么大吗?国阵的如意算盘打得响吗?

马哈迪去年公开说过,他不认为引起中东政变的《阿拉伯之春》效应会在马来西亚上演。或许他对于马来甘榜内的愚昧选民很有信心,但是,甘榜选民,今天是不是还像马哈迪所想象的愚昧呢? 我们不要小看了人民的力量。甘榜村民虽然没有受过高深教育,思想简单,但是如果有机会让他们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了解了政府丑陋的真相,则他们反动起来,就会是改朝换代的一股最强力量。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就是一面镜子。我常说中国文字很有意思。就像《饭》字,人民有饭吃,肚子饱饱就不会有异心;如果人民没有饭吃,少了《食》字边,只剩下什么?只剩下《反》字了! 

1644年,中国明朝腐败,民不聊生;闯王李自成起义,天下万民响应谋反,直捣北京城;逼得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煤山上吊自杀,明朝从此灭亡。后来吴三桂于李自成反目而引清兵入关,从此天下归大清。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1917年的俄罗斯大革命,1911年孙中山率领革命军在武昌起义,发动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满清政权,建立中华民国新政府。 

这些,都一再证明了,如果当政者腐败,任由朋党贪污窃国搞得天怒人怨,即使缺乏电子资讯工艺的传递讯息,人民的怒火还是足以燎原的。 国阵领袖现在已经变得傲慢,自豪和自大,他们轻蔑地忽略了人民所要求的行政透明化和施政的合理化。他们现在还是认为乡区居民是单纯而愚蠢,很好欺骗的;他们似乎忽略了马来族群之中,已经有一股怒火在燃烧着;一旦这怒火开始燎原,就将一发不可收拾! 

在电子资讯工艺发达的今天,任何新闻资讯,瞬间就能传达到世界各地。如果政府要在全马各个乡村地区推广宽频网络服务,那仅仅是举手之劳而已。 可是为什么直到今天,全国乡区的宽频网络服务还是那么差劲?许多马来甘榜根本没有电脑上网服务,即使有,也是容量超小,上网速度比乌龟爬行还慢的网线设备。 为什么会这样?往深一层想,你就明白了。 网线服务够快,容量够大的话,乡区居民将会很容易上网阅读资讯,他们就有机会接触到国阵政府所忌讳的真相,国阵政府以前所灌输的种种谎言都将不攻自破。 这就是为什么国阵政府不肯将网际网络宽频服务推展到乡区的真正原因。他们严格控制保障言论,垄断电视媒体,只能报导国阵的好民联的坏;长期利用TV1,TV2,TV3这些完全由官方及巫统朋党掌控的电视台,荼毒甘榜马来人的思想。将甘榜马来选票变成国阵政府的《定期存款》。 如此一来,民联想要争取甘榜马来选票,难度就相当的高。 

不过,再困难的事也阻止不了人民求变的决心。

308全国大选,霹雳州,雪兰莪州,槟城州和吉打州能够变天,靠的就是乡区马来选民和城市选民共同对时局的不满,将选票给了民联三党候选人。 坦白说,308政治大海啸,并不单单是民联三党的努力而促成的。乡区马来社群并非全是受到民联的感召;他们把选票投给民联的更大原因,是因为国阵自己内部出了好几个《倒米大王》! 正是由于这几个国阵巫统朋党的倒米行为,令国阵大失民心,间接促成了308大选政治大海啸!让国阵一夜之间失去半壁江山!也从此为民联在乡区马来社群之间打开了缺口;可以好好利用执政的优势,将民联的惠民政策直接传达到甘榜去。 打开了缺口,就是成功了一半。

308过后,如果民联能够善用执政优势到甘榜固票,进一步争取马来选票,则来届全国大选取胜的几率势必大大提高,改朝换代就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308大选的大海啸,可以说就是马来西亚政治的分水岭。308之后,两线制逐渐成型。

基本上,来届全国大选,就是国阵与民联分庭抗礼,直接对决的选战了! 
 — with John Love Chua and Boon Beng Chua.

Friday, October 19, 2012

糊涂账

国家年度财政预算案后,接下来公布总审计司报告,杨名万分析了一下:
有了突破的税收记录,原本以为政府财政应该通畅,结果,最新的总审计司报告却还是弊端不断,从关税局官员未经批准下动用182万零吉豪购逾百件物品,到卫生部辖下医院维修费比器材价格贵逾72倍等等,官府养着太多蛀米虫,正侵蚀国家资产。
最后,政府必须通过国会追加309亿解决超支预算。
税收增加257亿,还超支309亿,来回566亿,糊涂账又令纳吉政府的突破沦为败局,看来除非政府愿意大刀阔斧彻底改革,否则糊涂国账会一直拉后腿,转型只是空谈。

Tuesday, October 16, 2012

来来往往

车辆来来往往,在想每一辆车都有它的目的地,都有他们要去的方向。也有一些可能刚好相反。有些赶时间,有些车很慢,阻碍交通,里面的驾驶人到底是什么人,驾车的时候在想什么。

Wednesday, May 9, 2012

马来西亚的房产价格到底 ...

马来西亚 还有很多人 租房子 和 买不起房子。
马来西亚 还有很多人在新加坡做工赚新币然后拿回来这里投资。
银行在借钱的时候已经 CHECK 到很小心了,把供不起的几率控制的很好。如果你翻看 LELONG 的房产,大部份都是哪些 LOW COST 和地点偏远 的房子。
马来西亚的房产的价格 和 新加坡,香港 比起来,我们还是便宜很多。
马来西亚的房产价格还没有来到顶峰。我们的房产花了几十年才来到 1200元每平方尺。我们还有很大很大的上涨空间。
我们还是要看 政府 拟定什么好的政策,奖励 来吸引 外国人投资这里的产业。这是一个不难也不易拟定的政策,因为 政治的问题。回教,种族,公平 等等都是政府的障碍。

Tuesday, November 2, 2010

百层摩天大楼是一定要支持的好建议

●黄子 时事评论员

一个马来西亚的首相,才提出第一个超级工程――独立世代之马来人的荣耀百层摩天大楼,就遭到各方猛烈的批评,甚至有人在面子书上要号召百万人联署反对。

唯独张木钦先生虽千万人,吾往矣,十分神勇地赞成,所以,在下赶快跟进。

建築业能带动百多个行业,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已成定律和晋级为真理。在真理前面,我们岂能不谦卑面对,岂可随便说三道四反对?

一 个50亿的超级工程,若是无法跳出马来西亚式的宿命,最终沦为另一头大白象,至少千秋万载之後,我们的子子孙孙还有座百层摩天大楼可以欣赏,也可以凭吊, 说不定会留一首斑顿,像崔颢留下不朽的《黄鹤楼》,差一点也可写下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名篇,留下文化遗产成为旅遊景点,增加黄燕燕部长的促销产品。

50 亿不建高楼,张木钦说也不会去到反对者所言的医葯、教育等等,雨露均施苦哈哈的众生。50亿,或最终埋单是100亿,甚至150亿,若不建设这拉动百多个 行业的摩天大楼,还不是化整为零,让众卿家,替你买一架电脑,贵上七八千零吉;一把椅子市价80,用415令吉买回来;又或者,巡逻艇三年修了6756万 令吉,就是修不好;或者部门超支,一年就是48亿。总之,国家有的是钱,是看你怎么用而已。

化整为零,钱用完了,就什么都完了;化零为整,除了拉动百多个行业,製造就业机会,至不济,失败了,也留下一座永恆的大白象,说不定像比萨斜塔,屹立千载,名留青史。

Sunday, August 22, 2010

一份职业,一份工作

Agent 也是一份职业,一份工作,因为没有基薪,所以有人也把它认为是自己的生意。竟然是一份工作,当然就会有问题,收人钱财替人销灾,是天公地道的事。问题就要 看你用怎样的方法去解决。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买屋子和租房子都是有 Agreement 约束的东西,有Agreement 作为根据来执行解决问题,还会难吗?每一份职业都会有适合的人去做,天生我才必有用,天生的才能是做什么工作职业,那么自己就要知道。难道对 Account 没有兴趣 还有去考 ACCA ?
每一份工作都要努力和用心去做,Agent 如果有努力和用心不可能零蛋。读书要靠自己,赚钱也是要靠自己。

Wednesday, May 26, 2010

其实银行为什么要做产业估价这个事情?为什么银行不简单一点,省工 夫,直接就拿你买的价钱或者 SPA 的价钱 直接借钱给你就好了。 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想要做亏本的生意。一间产业出了卖价,银行就要知道 或 假设 当这个产业 在 供不起的 事件发生时 银行 拿出来拍卖时 能不能 卖回 同样 或 更加好的价钱。但是以目前的 SYSTEM ,银行是根据过往的交易纪录来决定你目前的产业价钱,所以当你的产业是处在一个没有或很少交易记录的地点,那么你会发现你的产业估价是不符合现实的价钱。 要做到反映产业的真正价值 那就要 花一笔费用 请专业有牌的 估价师 替你的产业 写一份 评估报告。 所以普通情形来说 所有的 BANKER 都是一样的,只是服务和态度,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他们了解自己的工作有多深 这些就是 BANKER 的分别。 有时候一位专门负责某一地区的产业代理(尤其是此为代理已经在这里渡过一段非常长的时间和处理过好几宗交易)更加能够告诉你那里的产业价值。而且如果此位 代理都能出示交易记录的副本,他也能帮到银行做一个最新的评估价钱。

Monday, April 19, 2010

可能也是你想问的问题

(1) 你保管2%定金也是属合法,不过,有事请发生,你要背黑祸。不是你的 Agency. 你的 Agency 肯定不会帮你,因为你对 Agency 不老实。
(2) 如果不要 (1),可以交给律师,不过,要给律师明白那是你的佣金。
(3) 交给 Agency 会提高你的 佣金 5% 或 更多,这个你自己要做决定,因为那是你的钱。看你对钱有怎么样的看法。
不过,你要好好的衡量 这一个 买卖 有没有潜在的风险。要做到有把获,就是说你知道什么时候是安全的。最好自己先能够检查过 屋子的文件。

Sunday, April 18, 2010

大发展商和小发展商

发展商有分大小。不是说他下面大小。而是说公司的历史,资本,和 过往的发展活动记录。大的公司最常见到的有 IOI Properties, SP Setia , Sime Darby, LBS, 等等。 小的 就小到 你没有听过 公司的名字,没有背景,没有历史,没有挂牌公司作为后盾,常常做的都是小小的屋业发展。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在 Purchasers 所能得到的利益。大公司,银行给足面子,贷款配套可以获得 0% Interest during construction period,高达90%。小公司因为资本不够雄厚,所以这些都不能看到。另外,大公司能获得大多数主要的银行作为主要的选择,而且没有限制固大,就是说 银行可以借钱到屋子卖完为止。小公司就不行了,银行开始可能最多只供应整个发展的20% 到 30% 贷款,总贷款完了,又要再评估,再增加。主要的银行可能只有两,三间吧了。而且有些银行只会给 Purchasers 80% 贷款。

越来越贵

有地房产真的越来越贵。最近有机会到两个地方看房子,得到一点新闻。而且地点都是遍远的(个 人来说)。
1)Cheras Vista,在 Cheras Mahkota 新的 Jusco Shopping Mall 的主要路直进入最尾端就是了。双层排屋,22x70,永久地契, 开始的时候 是 350千, 第二期开价 410千. 二手建好拿锁匙的 450千.
2) Sutera Damansara, 地点在 Sri Damansara and Damansara Damai 之间. 目前只能通过 Damansara Damai 进入. 双层排屋, 22x75, 99年地契, 第二期开价 538千. 发展商是 OSK Properties.

怎样贵? 我是用 Petaling Jaya SS 2 双层排屋, 永久地契 来比较. 超过 20 年的房子, 市价大约是 420千到450千左右, 可能你会看到一些已经是 500千. 400多千的通常都要装修, 装修的费用是看个人的. 但是就算再加上装修费, 这间房子变成 600千. 以地点来说, 怎么比, 都是比 Sri Damansara 的便宜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