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may surprise some people to learn that Indonesia is in fact the fourth (4th) largest country on earth (behind just China, India, and the US).
Far from being small, Indonesia is in fact a vast archipelago that comprises over 17,000 Islands, which go to form a land mass equating to 1,919,440 square kilometres (735,355 square miles). This means that Indonesia is the 19th largest country in terms of land mass and it has a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too.
As the 4th most populous country on earth, Indonesia's 2013 population is estimated at 250,585,668.
The last official census recording the population of Indonesia took place in 2010 and i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237,424,363 people living on its 17,508 Islands. This equated to a population density of 123.76 people per square kilometer (323.05 per square mile). Around 58% of Indonesia’s population live on the Island of Java and the statistics involved here make it the most populous island in the whole world.
In recent years, the country has embarked on a program of family planning awareness but that has done little to slow down a considerable population growth which is expected to reach around 254 million by 2020 and a staggering 288 million by 2050. The population of Indonesia in 2013 is already estimated at 250,585,668 with no signs of slowing, and this represents a very sizable increase from the official 2010 figure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market.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market. Show all posts
Monday, November 4, 2013
Sunday, October 28, 2012
我们是老板系列:朋党王国 4 - 10
第四篇:
第一朋党之王:敦达因再努丁
文:张丹枫
图:鄧珺心
马鲁里集团执行主席(Maluri Bhd)
城市发展局前任主席(UDA Bhd)
国库控股前任主席(Khazanah Holding Bhd)
前任财政部长,国家经济顾问 马哈迪的朋党王国非常庞大,而获得马哈迪重用,于1984年取代改任贸工部长的东姑拉沙里成为财政部长的达因再努丁,就是80年代后期马哈迪政府《朋党王国》最大的朋党之王!
达因(Tun Daim Zainuddin)来自吉打州,父亲是一名公务员。他是极少数能够考取英国林肯学院法律学士文凭的马来精英份子。他的头脑精明,能力卓越;如果心中有人民,能够真正为国为民,则他绝对有条件成为名流千古的国家伟人。
可惜,种族主义和利益为先的思想,让他沉溺于功利与私欲之中,贪婪的个性表露无疑。有人把他形容为《马哈迪的心脏》。在朋党王国里,他和马哈迪的关系犹如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 达因曾经先后担任过地方法庭庭主,副检察司,开过律师行;在法律界颇有名气;后来才改行从商。
1969年,达因决定投入商界,第一次投资是在雪兰莪州的瓜拉雪兰莪,他租下一片约600英亩的海岸地来制造海盐。但是因为雨季难以预测,他的投资都打了水瓢,这点宣布破产。 幸亏达因的太太和当时的雪州大臣拿督哈伦的老婆私交甚笃,在哈伦协助之下,达因才免予破产。 所以说,什么经营之神,什么经济奇才?没有巫统协助栽培,达因也不过就是个律师罢了。
1971年,在得到雪州大臣哈伦协助,批准他在吉隆坡焦赖一块占地160英亩的土地发展花园住宅区的有利条件之下,他成立马鲁里有限公司(Syarikat Maluri Sdn Bhd),发展蕉赖马鲁里花园,取得巨大成功。达因持有这家发展公司60%股权。 过后于1978年获得当时的副首相马哈迪提拔,出任城市发展局主席(UDA),协助训练年轻的马来人从事建筑发展事业。过后出任巫统总财政,成为巫统财库锁匙的管理人。 经由达因训练出来的巫统新一代朋党企业家,人数非常可观。如果以历史人物来解说,那么,达因就像当年中国国民党的蒋介石,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训练出无数杰出的将领和军事人才;达因在很大程度上,和蒋介石相似。
达因一手调教出来的朋党企业家当中,最着名的有丹斯里旺阿兹米(Wan Azmi Bin Wan Hamzah, Chairman of Land & General Bhd);丹斯里哈林沙厄(Halim Bin Saad,Chairman of Renong Bhd & UEM Bhd);丹斯里森苏丁(Samsuddin Bin Abu Hassan, Chairman of Landmark Holding Bhd)。
70年代末期,达因取得法国银行马来西亚分行的控制权,过后却以13亿的巨额代价卖给马化控股(过后改名为马化银行);再以获得的利钱收购当年马来西亚第二大本地银行《合众银行》UMBC。在当年,达因这样做是为了解决马化控股收购合众银行而引起的种族敏感问题。 当年UMBC Bank的全名《United Malayan Banking Corporation》曾经被极端的马来政棍曲解成为《Untuk Malayu Bukan Cina》。陈群川领导的马化控股原本已经收购了合众银行40%股权,碍于形势,只得以物物交换方式,将40%的大型合众银行股权向达因换取小型的法国银行股权。马化在巫统强权之下吃了大亏,达因则捡了一个大便宜。
1984年,达因出任财政部长的时候,已经是大马最有钱的土著企业家。马哈迪利用达因的商业网络人脉,全力推展巫统朋党文化。许多大型发展计划,如南北大道,大地宏图(Dayabumi),马来亚银行总部大楼,国家汽车公司,马来西亚重工业,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浮罗交怡发展计划,柏华惹炼钢厂计划,吉隆坡城中城计划,太子世界贸易中心及巫统总部大厦计划,布特拉再也政府行政中心计划。。。。统统都有达因的身影。达因就是马哈迪朋党王国的首席执行长CEO。
当时马来社会把达因视为族群的《经营之神》,但其实达因不是无敌,在他的手,国库蒙受的亏损是非常吓人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1989年至1992年间,在马哈迪亲自操盘;达因搬动国家银行储备金去炒外汇,结果蒙受累计亏损高达300亿!几乎把国家的储备金亏光! 知悉内情的前国家银行署理行长罗斯里雅谷博士不久前站出来踢爆,点名四位当年所谓的“外汇交易丑闻菁英俱乐部操盘手”必须为20年前国行的巨大损失负责,他们就是前首相马哈迪、前财政部长敦达因、前国行行长已故的嘉化胡先、现任首相署经济策划单位的主事人诺莫哈末雅谷。 他是在国家银行因炒外汇亏损300亿令吉丑闻满20年的时刻而举行的一个论坛上,以曾身为局内人的身份揭发这宗丑闻的真相。这4个人在没有顾虑国行资产的情况下,不负责任投机、豪赌。
1992年,国家银行豪赌重注在英磅上,买空英磅,而当时的外汇市场主要国际炒家,金融大鳄索罗斯则卖空英镑。 当英镑贬值,国行整整损失55亿美金,而索罗斯净赚17亿美金。不过,国行说,帐面损失不过才93亿令吉。罗斯里透露,国行的损失呈报经过“刻意低估”,透过重估国行的金库储存量以及投资额,隐藏损失。实际上,国行蒙受的损失绝对不会少过300亿马币!
达因目前长期居留在英国伦敦,过着舒适豪华的退休生活。
— with Anthony Hay.
(按:由于人生经验非常丰富,达因是一位非常低调的商人,在外国拥有一间银行,在印尼有生意,在大马穿着非常朴素,有时候自己驾一辆Proton Perdana汽车)
第一朋党之王:敦达因再努丁
文:张丹枫
图:鄧珺心
马鲁里集团执行主席(Maluri Bhd)
城市发展局前任主席(UDA Bhd)
国库控股前任主席(Khazanah Holding Bhd)
前任财政部长,国家经济顾问 马哈迪的朋党王国非常庞大,而获得马哈迪重用,于1984年取代改任贸工部长的东姑拉沙里成为财政部长的达因再努丁,就是80年代后期马哈迪政府《朋党王国》最大的朋党之王!
达因(Tun Daim Zainuddin)来自吉打州,父亲是一名公务员。他是极少数能够考取英国林肯学院法律学士文凭的马来精英份子。他的头脑精明,能力卓越;如果心中有人民,能够真正为国为民,则他绝对有条件成为名流千古的国家伟人。
可惜,种族主义和利益为先的思想,让他沉溺于功利与私欲之中,贪婪的个性表露无疑。有人把他形容为《马哈迪的心脏》。在朋党王国里,他和马哈迪的关系犹如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 达因曾经先后担任过地方法庭庭主,副检察司,开过律师行;在法律界颇有名气;后来才改行从商。
1969年,达因决定投入商界,第一次投资是在雪兰莪州的瓜拉雪兰莪,他租下一片约600英亩的海岸地来制造海盐。但是因为雨季难以预测,他的投资都打了水瓢,这点宣布破产。 幸亏达因的太太和当时的雪州大臣拿督哈伦的老婆私交甚笃,在哈伦协助之下,达因才免予破产。 所以说,什么经营之神,什么经济奇才?没有巫统协助栽培,达因也不过就是个律师罢了。
1971年,在得到雪州大臣哈伦协助,批准他在吉隆坡焦赖一块占地160英亩的土地发展花园住宅区的有利条件之下,他成立马鲁里有限公司(Syarikat Maluri Sdn Bhd),发展蕉赖马鲁里花园,取得巨大成功。达因持有这家发展公司60%股权。 过后于1978年获得当时的副首相马哈迪提拔,出任城市发展局主席(UDA),协助训练年轻的马来人从事建筑发展事业。过后出任巫统总财政,成为巫统财库锁匙的管理人。 经由达因训练出来的巫统新一代朋党企业家,人数非常可观。如果以历史人物来解说,那么,达因就像当年中国国民党的蒋介石,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训练出无数杰出的将领和军事人才;达因在很大程度上,和蒋介石相似。
达因一手调教出来的朋党企业家当中,最着名的有丹斯里旺阿兹米(Wan Azmi Bin Wan Hamzah, Chairman of Land & General Bhd);丹斯里哈林沙厄(Halim Bin Saad,Chairman of Renong Bhd & UEM Bhd);丹斯里森苏丁(Samsuddin Bin Abu Hassan, Chairman of Landmark Holding Bhd)。
70年代末期,达因取得法国银行马来西亚分行的控制权,过后却以13亿的巨额代价卖给马化控股(过后改名为马化银行);再以获得的利钱收购当年马来西亚第二大本地银行《合众银行》UMBC。在当年,达因这样做是为了解决马化控股收购合众银行而引起的种族敏感问题。 当年UMBC Bank的全名《United Malayan Banking Corporation》曾经被极端的马来政棍曲解成为《Untuk Malayu Bukan Cina》。陈群川领导的马化控股原本已经收购了合众银行40%股权,碍于形势,只得以物物交换方式,将40%的大型合众银行股权向达因换取小型的法国银行股权。马化在巫统强权之下吃了大亏,达因则捡了一个大便宜。
1984年,达因出任财政部长的时候,已经是大马最有钱的土著企业家。马哈迪利用达因的商业网络人脉,全力推展巫统朋党文化。许多大型发展计划,如南北大道,大地宏图(Dayabumi),马来亚银行总部大楼,国家汽车公司,马来西亚重工业,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浮罗交怡发展计划,柏华惹炼钢厂计划,吉隆坡城中城计划,太子世界贸易中心及巫统总部大厦计划,布特拉再也政府行政中心计划。。。。统统都有达因的身影。达因就是马哈迪朋党王国的首席执行长CEO。
当时马来社会把达因视为族群的《经营之神》,但其实达因不是无敌,在他的手,国库蒙受的亏损是非常吓人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1989年至1992年间,在马哈迪亲自操盘;达因搬动国家银行储备金去炒外汇,结果蒙受累计亏损高达300亿!几乎把国家的储备金亏光! 知悉内情的前国家银行署理行长罗斯里雅谷博士不久前站出来踢爆,点名四位当年所谓的“外汇交易丑闻菁英俱乐部操盘手”必须为20年前国行的巨大损失负责,他们就是前首相马哈迪、前财政部长敦达因、前国行行长已故的嘉化胡先、现任首相署经济策划单位的主事人诺莫哈末雅谷。 他是在国家银行因炒外汇亏损300亿令吉丑闻满20年的时刻而举行的一个论坛上,以曾身为局内人的身份揭发这宗丑闻的真相。这4个人在没有顾虑国行资产的情况下,不负责任投机、豪赌。
1992年,国家银行豪赌重注在英磅上,买空英磅,而当时的外汇市场主要国际炒家,金融大鳄索罗斯则卖空英镑。 当英镑贬值,国行整整损失55亿美金,而索罗斯净赚17亿美金。不过,国行说,帐面损失不过才93亿令吉。罗斯里透露,国行的损失呈报经过“刻意低估”,透过重估国行的金库储存量以及投资额,隐藏损失。实际上,国行蒙受的损失绝对不会少过300亿马币!
达因目前长期居留在英国伦敦,过着舒适豪华的退休生活。
— with Anthony Hay.
(按:由于人生经验非常丰富,达因是一位非常低调的商人,在外国拥有一间银行,在印尼有生意,在大马穿着非常朴素,有时候自己驾一辆Proton Perdana汽车)
Labels:
Audit Report,
bank loan,
business,
Economic,
Finance,
inflation,
Malaysia,
malaysia government,
market,
money,
money currency,
Real Estate,
success
我们是老板系列:朋党王国 5 - 10
第五篇:
第二朋党之王:丹斯里哈林沙厄
文:张丹枫 Zhang Danfeng
图:鄧珺心
玲珑集团执行主席(Renong Bhd)
马友乃德控股执行主席(UEM Holding Bhd)
时光工程执行主席(Time Engineering Bhd)
努沙再也发展主席(Nusajaya Land Bhd)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丹斯里哈林沙厄就是巫统内部选定,重点栽培的马来企业家。他是达因的大徒弟,比人称《股市金手指》的丹斯里森苏丁更受重视。
哈林沙厄毕业于霹雳江沙马来学院,那是一所专门出产马来权贵的高等学府。从英国留学回国的哈林沙厄最初进入巫统控制的英文报业集团《新海峡时报》(New Straits Times) 管理层任职,在短短3年内即出任首席执行员。
80年代马哈迪的朋党计划开始大力推行,哈林沙厄在达因协助之下创立《玲珑集团》(Renong Bhd);被赋予许多大型发展计划,同时以小蛇吞大象的方式吞并马友乃德工程。获得政府颁授巨型发展计划合约,兴建从新山开始,至北端的黑木山结束,全长880公里的《南北大道》工程。 南北高速大道的建造费用为43亿马币。这项费用由政府给予100%担保贷款。当南北大道于1994年全线通车之后,每年为集团带来数以十亿计的丰厚利润。
此外,玲珑也获得《布特拉轻快铁》发展计划合约。兴建从吉隆坡旺沙玛朱开始,途经城中城国油双峰塔楼,中央巴刹,中央车站,终点站在格拉纳再也的《Putra》轻快铁交通系统。
另外,武吉加里尔国家体育中心(Bukit Jalil National Sport Center)的发展计划,也由玲珑集团一手包办。而新的雪邦国际机场(Kuala Lumpur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基建工程也由玲珑集团取得。 玲珑集团同时取得电讯执照,创立《时光工程》,为政府在全国铺设光纤电缆Fiber Optic,合约总值高达100亿。
以上5大发展计划,耗资高达300多亿,全由玲珑包办;玲珑因此成为股市宠儿。1995年至1997上半年,当时正值大马股市处于炒风炽热的牛市,玲珑股价从原本的每股RM1.00被疯狂炒高到每股将近RM20!而马友乃德也被托高至每股RM28的地步!
可是,当1997下半年大马股市泡沫爆破的时候,玲珑的股价几乎天天跌停板,许多想趁炒股赚快钱的小股民纷纷中招,血本无归!股市许多与巫统有关联的挂牌公司,统统像吃了泻药一样,股价一泻千里,再也回不了头!那些无辜的小股民,轻则破财,重则倾家荡产,甚至走上绝路!
虽然事隔15年,往事尤历历在目。吃过《玲珑》大亏者,多不胜数。当年曾经历过那段股市黑暗日子的朋友,应该都还心有余悸! 在最风光的时候,哈林沙厄坐拥近300亿资产,绝对是巫统朋党之王!可是1997股灾过后,哈林沙厄的玲珑集团债务竟然高达百亿,时光工程也欠债数十亿。总负债额超过200亿!被迫必须进行债务重组。 在当时的财政部长安华协助之下,玲珑集团进行了比较罕见的《子救母》重组计划。即由玲珑集团的子公司马友乃德(拥有南北大道35年收费经营权),以32亿元的代价收购母公司玲珑的控制性股权。另外,邀请新加坡电讯公司Singtel出资21亿元,收购时光工程的20%股权。 哈林沙厄的算盘,是通过集团自救和出售股权计划,加上发售附加股的计划,让玲珑集团获得喘息的机会,然后通过发展努沙再也城市计划来争取时间疏困。
奈何1998年政局大变动,安华被老马革职,所有官联公司重组计划喊停,哈林沙厄蒙受重大打击,被接手国库控股大权的丹斯里诺莫哈末强迫辞职,黯然下台。这位曾经让股市翻云覆雨,搞得人仰马翻的马来大亨,从此消失在商海中。 — with Anthony Hay.
第二朋党之王:丹斯里哈林沙厄
文:张丹枫 Zhang Danfeng
图:鄧珺心
玲珑集团执行主席(Renong Bhd)
马友乃德控股执行主席(UEM Holding Bhd)
时光工程执行主席(Time Engineering Bhd)
努沙再也发展主席(Nusajaya Land Bhd)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丹斯里哈林沙厄就是巫统内部选定,重点栽培的马来企业家。他是达因的大徒弟,比人称《股市金手指》的丹斯里森苏丁更受重视。
哈林沙厄毕业于霹雳江沙马来学院,那是一所专门出产马来权贵的高等学府。从英国留学回国的哈林沙厄最初进入巫统控制的英文报业集团《新海峡时报》(New Straits Times) 管理层任职,在短短3年内即出任首席执行员。
80年代马哈迪的朋党计划开始大力推行,哈林沙厄在达因协助之下创立《玲珑集团》(Renong Bhd);被赋予许多大型发展计划,同时以小蛇吞大象的方式吞并马友乃德工程。获得政府颁授巨型发展计划合约,兴建从新山开始,至北端的黑木山结束,全长880公里的《南北大道》工程。 南北高速大道的建造费用为43亿马币。这项费用由政府给予100%担保贷款。当南北大道于1994年全线通车之后,每年为集团带来数以十亿计的丰厚利润。
此外,玲珑也获得《布特拉轻快铁》发展计划合约。兴建从吉隆坡旺沙玛朱开始,途经城中城国油双峰塔楼,中央巴刹,中央车站,终点站在格拉纳再也的《Putra》轻快铁交通系统。
另外,武吉加里尔国家体育中心(Bukit Jalil National Sport Center)的发展计划,也由玲珑集团一手包办。而新的雪邦国际机场(Kuala Lumpur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基建工程也由玲珑集团取得。 玲珑集团同时取得电讯执照,创立《时光工程》,为政府在全国铺设光纤电缆Fiber Optic,合约总值高达100亿。
以上5大发展计划,耗资高达300多亿,全由玲珑包办;玲珑因此成为股市宠儿。1995年至1997上半年,当时正值大马股市处于炒风炽热的牛市,玲珑股价从原本的每股RM1.00被疯狂炒高到每股将近RM20!而马友乃德也被托高至每股RM28的地步!
可是,当1997下半年大马股市泡沫爆破的时候,玲珑的股价几乎天天跌停板,许多想趁炒股赚快钱的小股民纷纷中招,血本无归!股市许多与巫统有关联的挂牌公司,统统像吃了泻药一样,股价一泻千里,再也回不了头!那些无辜的小股民,轻则破财,重则倾家荡产,甚至走上绝路!
虽然事隔15年,往事尤历历在目。吃过《玲珑》大亏者,多不胜数。当年曾经历过那段股市黑暗日子的朋友,应该都还心有余悸! 在最风光的时候,哈林沙厄坐拥近300亿资产,绝对是巫统朋党之王!可是1997股灾过后,哈林沙厄的玲珑集团债务竟然高达百亿,时光工程也欠债数十亿。总负债额超过200亿!被迫必须进行债务重组。 在当时的财政部长安华协助之下,玲珑集团进行了比较罕见的《子救母》重组计划。即由玲珑集团的子公司马友乃德(拥有南北大道35年收费经营权),以32亿元的代价收购母公司玲珑的控制性股权。另外,邀请新加坡电讯公司Singtel出资21亿元,收购时光工程的20%股权。 哈林沙厄的算盘,是通过集团自救和出售股权计划,加上发售附加股的计划,让玲珑集团获得喘息的机会,然后通过发展努沙再也城市计划来争取时间疏困。
奈何1998年政局大变动,安华被老马革职,所有官联公司重组计划喊停,哈林沙厄蒙受重大打击,被接手国库控股大权的丹斯里诺莫哈末强迫辞职,黯然下台。这位曾经让股市翻云覆雨,搞得人仰马翻的马来大亨,从此消失在商海中。 — with Anthony Hay.
我们是老板系列:朋党王国 6 - 10
第六篇
第三朋党之王: 丹斯里达祖丁南利
文:张丹枫
图:鄧珺心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执行主席(Malaysian Airline System Bhd)
工艺资源执行主席(Technology Resources Bhd)
纳鲁里控股执行主席(Naluri Holding Bhd)
天地通电讯公司执行主席(Celcom Telecommunication Bhd)
大家对丹斯里达祖丁南利一定印象非常深刻。就是他,在马哈迪人马幕后纵容之下,亲手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达祖丁南利来自吉打州,中学在苏丹阿都哈密学院毕业,进入马来亚大学修读商业管理系,考取学士文凭之后,在贸易及工业部任职。过后进入私人企业界,先后在南洛轮胎公司,礼南企业担任董事。
1984年,世界通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政府发出数张流动数码电讯执照,达祖丁是其中一位获得发给执照的土着企业家之一,他于是创立《工艺资源工业》(Technology Resources Industries Bhd,简称TRI Bhd),建设《天地通有限公司》Celcom,成为本地流动电话市场的先驱者。 另外,他也通过向政府融资,设立马来西亚直升机服务有限公司( Malaysia Helicopter Services,简称MHS),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私人直升机服务团队,专为大企业公司行政人员提供快捷的直升机服务。公司其后易名为《纳鲁里有限公司》(Naluri Bhd)。
1994年,由于政府在外汇市场炒作牟利过程中不幸烧到手,据说损失高达300亿,亏损严重;当时马航的营运业绩中规中矩;马哈迪与达因商议之后,召见达祖丁,指示他接过马航的领导权。通过换股方式套取市场资金,减轻政府的负担。 这项买卖的安排,是以换股方式进行,以一股纳鲁里换取两股马航股票。整项交易涉及的帐面资金高达17亿9千万元。这意味着有32%的马航股票从国库控股手中转到了达祖丁手上。 当年马航已经开始蒙受亏损,为什么达祖丁还愿意接手? 原因只有两个: 第一:这是由马哈迪和达因亲自指定的交易,他不能不接。 第二:据说马哈迪开出非常优厚条件,表明若马航营运持续亏损的话,政府必须以售卖给达祖丁相同的价格买回马航股权。即是说,1994年马航以每股8元的代价售给达祖丁,如果达祖丁始终无法令马航业务起色,那么,国库控股必须以相同的8元资格,向达祖丁回购32%马航股权。 有这么好的条件保障,达祖丁当然二话不说,就把马航经营权接过来了。
但是,后来的发展,却证明达祖丁对马航根本没有放真心下去经营。他接手后的马航,每年亏损率节节上升,1998年的财政年度,马航亏损达到2亿5千6百60万元,1999年全年亏损也达到2亿5千5百70万元。 到了2001年,再也撑不下去的马航,已经面临清盘危机;而股价也从每股8元跌到只剩RM3.68。马哈迪宣布,为了不让马航落在外国人手中,政府必须拯救马航,继续维护国家的颜面和利益。于是宣布以每股8元,总值18亿元的代价,从达祖丁手中买回马航的32%股权。 这意味着,一来一回之中,国家就蒸发掉36亿元。而达祖丁掌舵的马航,7年内累计亏损竟然高达80亿元! 大家都知道,全世界的国营航空公司,除了少部分因为经营不善而亏本之外,绝大部分都是赚钱的。远的不说,单单看邻国新加坡航空公司,就把马航给比下去了! 人家的航空公司当年是从马来西亚分家出去的,人家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国,就像当年台湾外交部长陈唐山所形容的《鼻屎大的国家》,可是人家的新加坡航空公司年年赚大钱!无论飞机阵容,机场设备,服务态度,软体和硬体设备,都名列世界前茅! 更讽刺的是,同样是航空公司,廉价的亚洲航空公司为何年年赚大钱;而有政府撑腰,设备齐全的马航,却年年亏大本!原因何在?
国家稽查师后来针对马航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许多营运上的纰漏。最骇人听闻的是原来达祖丁通过亲戚成立餐饮供应公司,承包马航主要航线的飞机餐供应工作,而一个马来椰浆饭Nasi Lemak套餐,竟然开价RM120! 这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还有种种《左袋进右袋》的《不是贪污,只是买贵了》的行为,是造成马航的亏损不能止血的最大原因。换句话说,老马将马航管理权交给达祖丁的7年时间里,马航总共蒸发掉了超过100亿!
2002年,陷入经济困境的达祖丁,他的企业王国进一步被瓜分,他最主要的旗舰公司《工艺资源工业》也成为马电讯的囊中物;从此Celcom落入Telekom的手。达祖丁南利的马来企业家神话正在快速破灭中。
2009年,他被国库控股,Danaharta及马银行起诉,指他没有履行还债义务,积欠国库5亿8千9百万;其中1亿3千万已经逾期数月不还,因此决定采取法律行动追债;将达祖丁控上法庭。 达祖丁也不示弱,提出反诉,列政府,国库,马银行等等一共25人为被告,向他们追讨RM130亿的赔偿。 2012年2月14日,双造同意和解,一起向法庭提出销案。达祖丁只需支付两名代表律师每人一万5千元;外加5000元给政府帮补准备所有文件的费用。 达祖丁脱身了,他的企业王国也崩溃了,一代传奇马来大亨从此消失在舞台前。
但是,蒸发掉的人民血汗钱呢?该向谁追讨??
第三朋党之王: 丹斯里达祖丁南利
文:张丹枫
图:鄧珺心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执行主席(Malaysian Airline System Bhd)
工艺资源执行主席(Technology Resources Bhd)
纳鲁里控股执行主席(Naluri Holding Bhd)
天地通电讯公司执行主席(Celcom Telecommunication Bhd)
大家对丹斯里达祖丁南利一定印象非常深刻。就是他,在马哈迪人马幕后纵容之下,亲手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达祖丁南利来自吉打州,中学在苏丹阿都哈密学院毕业,进入马来亚大学修读商业管理系,考取学士文凭之后,在贸易及工业部任职。过后进入私人企业界,先后在南洛轮胎公司,礼南企业担任董事。
1984年,世界通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政府发出数张流动数码电讯执照,达祖丁是其中一位获得发给执照的土着企业家之一,他于是创立《工艺资源工业》(Technology Resources Industries Bhd,简称TRI Bhd),建设《天地通有限公司》Celcom,成为本地流动电话市场的先驱者。 另外,他也通过向政府融资,设立马来西亚直升机服务有限公司( Malaysia Helicopter Services,简称MHS),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私人直升机服务团队,专为大企业公司行政人员提供快捷的直升机服务。公司其后易名为《纳鲁里有限公司》(Naluri Bhd)。
1994年,由于政府在外汇市场炒作牟利过程中不幸烧到手,据说损失高达300亿,亏损严重;当时马航的营运业绩中规中矩;马哈迪与达因商议之后,召见达祖丁,指示他接过马航的领导权。通过换股方式套取市场资金,减轻政府的负担。 这项买卖的安排,是以换股方式进行,以一股纳鲁里换取两股马航股票。整项交易涉及的帐面资金高达17亿9千万元。这意味着有32%的马航股票从国库控股手中转到了达祖丁手上。 当年马航已经开始蒙受亏损,为什么达祖丁还愿意接手? 原因只有两个: 第一:这是由马哈迪和达因亲自指定的交易,他不能不接。 第二:据说马哈迪开出非常优厚条件,表明若马航营运持续亏损的话,政府必须以售卖给达祖丁相同的价格买回马航股权。即是说,1994年马航以每股8元的代价售给达祖丁,如果达祖丁始终无法令马航业务起色,那么,国库控股必须以相同的8元资格,向达祖丁回购32%马航股权。 有这么好的条件保障,达祖丁当然二话不说,就把马航经营权接过来了。
但是,后来的发展,却证明达祖丁对马航根本没有放真心下去经营。他接手后的马航,每年亏损率节节上升,1998年的财政年度,马航亏损达到2亿5千6百60万元,1999年全年亏损也达到2亿5千5百70万元。 到了2001年,再也撑不下去的马航,已经面临清盘危机;而股价也从每股8元跌到只剩RM3.68。马哈迪宣布,为了不让马航落在外国人手中,政府必须拯救马航,继续维护国家的颜面和利益。于是宣布以每股8元,总值18亿元的代价,从达祖丁手中买回马航的32%股权。 这意味着,一来一回之中,国家就蒸发掉36亿元。而达祖丁掌舵的马航,7年内累计亏损竟然高达80亿元! 大家都知道,全世界的国营航空公司,除了少部分因为经营不善而亏本之外,绝大部分都是赚钱的。远的不说,单单看邻国新加坡航空公司,就把马航给比下去了! 人家的航空公司当年是从马来西亚分家出去的,人家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国,就像当年台湾外交部长陈唐山所形容的《鼻屎大的国家》,可是人家的新加坡航空公司年年赚大钱!无论飞机阵容,机场设备,服务态度,软体和硬体设备,都名列世界前茅! 更讽刺的是,同样是航空公司,廉价的亚洲航空公司为何年年赚大钱;而有政府撑腰,设备齐全的马航,却年年亏大本!原因何在?
国家稽查师后来针对马航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许多营运上的纰漏。最骇人听闻的是原来达祖丁通过亲戚成立餐饮供应公司,承包马航主要航线的飞机餐供应工作,而一个马来椰浆饭Nasi Lemak套餐,竟然开价RM120! 这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还有种种《左袋进右袋》的《不是贪污,只是买贵了》的行为,是造成马航的亏损不能止血的最大原因。换句话说,老马将马航管理权交给达祖丁的7年时间里,马航总共蒸发掉了超过100亿!
2002年,陷入经济困境的达祖丁,他的企业王国进一步被瓜分,他最主要的旗舰公司《工艺资源工业》也成为马电讯的囊中物;从此Celcom落入Telekom的手。达祖丁南利的马来企业家神话正在快速破灭中。
2009年,他被国库控股,Danaharta及马银行起诉,指他没有履行还债义务,积欠国库5亿8千9百万;其中1亿3千万已经逾期数月不还,因此决定采取法律行动追债;将达祖丁控上法庭。 达祖丁也不示弱,提出反诉,列政府,国库,马银行等等一共25人为被告,向他们追讨RM130亿的赔偿。 2012年2月14日,双造同意和解,一起向法庭提出销案。达祖丁只需支付两名代表律师每人一万5千元;外加5000元给政府帮补准备所有文件的费用。 达祖丁脱身了,他的企业王国也崩溃了,一代传奇马来大亨从此消失在舞台前。
但是,蒸发掉的人民血汗钱呢?该向谁追讨??
我们是老板系列:朋党王国 7 - 10
第七篇
第四朋党之王:丹斯里耶哈也阿末
文:张丹枫
图:鄧珺心
多元资源重工业控股执行主席(DRB-Hicom Bhd)
普腾控股执行主席(Proton Holding Bhd)
嘉德控股执行主席(Gadek Holding Bhd)
英德拉哥打控股主席(Intra Kota Holding Bhd)
丹斯里耶哈也算是很不幸的,因为他的企业王国正在成型的时候就因为发生直升机坠毁事件而丧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又可以算是幸运的,因为他早死,而没有受到经济风暴的严重打击,没有机会去体会那种生不如死的痛苦感觉。
丹斯里耶哈也阿末来自登嘉楼州,他也是霹雳江沙马来学院毕业生。1981年,在马哈迪决定推动国家汽车工业的时候,他是第一批进入普腾赛佳公共管理层的马来企业精英之一。他后来在马哈迪栽培马来企业家计划下,离开普腾,拿着政府提供的一笔资金,成立《多元资源有限公司》(Diversified Resouces Bhd,简称DRB),接着又收购嘉德控股。一口气控制了两家上市公司。DRB加强了它原有的装配线,除了为重型机器进行装配之外,也装配生产巴士,供应给国内多家长途巴士公司。
接着,耶哈也提出重整吉隆坡交通系统计划。在这个计划之下,原本川行于巴生谷的10多家公共巴士公司(几乎清一色由华人经营)必须接受重组。耶哈也在政府授意下成立《英特拉哥打》(Intrakota)和《综合长途巴士有限公司》(Konsortium)。半强迫性的给原本在巴生谷川行数十年的公共巴士公司两个选择;要他们解散,加入他的新公司成为小股东;或者改行。在政府的强势配合下,耶哈也得尝所愿,成为巴生谷公共交通大王。Intrakota所使用的公共巴士,全是由DRB装配厂生产的《国产巴士》。耶哈也的成功,获得马哈迪赏识,亲自点名由他接手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大计。经过特殊安排,耶哈也从国库控股(Khazanah Holding)手中收购国家汽车工业的32.9%股权。
按照股票交易所规定,任何收购行动,如果股权达到33%就必须向所有股东发出公开收购献议。而这将令耶哈也面对资金不足的窘境。所以国库控股的特殊安排,只差0.1%,让耶哈也巧妙避开了困境。但是,事实证明耶哈也始终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接过国家汽车工业掌舵权之后,决定除了日本三菱之外,还跟法国的雪铁龙汽车公司(Citroen)合作,将两款已经在欧洲属于过时的车款进行翻新,引进大马,变成Proton的新车款。就是后来销售量奇差的Proton Tiara和Proton Juara。不但无法为Proton带来新局面,反而让它的营业亏损进一步扩大。
慢着,看到这里,或许你会奇怪的问:国产车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不是排第一的吗?怎么可能亏本?何况有马哈迪政府全力护航,亏本是说不过去的。然而,事实胜于雄辩。Proton只是在开始那几年赚钱。
踏入90年代中期,Proton就蒙受亏损,欲振乏力了。要知道在世界汽车工业领域里,Proton只能算是一家小型的汽车装配公司罢了(因为几乎所有车款都是拿日本三菱产品略作修改换个招牌而已)。马哈迪为了保护国产车,不惜向入口汽车征收高达300%入口税!使他们的售价无法与国产车竞争。但是针无两头利,Proton要将汽车销售到国外,人家也一样礼尚往来,向你征收高额入口税!这样一来,Proton想开拓国外市场,基本上,看不到成效。耶哈也的另一个败笔,是收购英国的莲花汽车公司(Lotus)。它的原意是想获得莲花的引擎技术来提升Proton的品质,奈何此路不通。莲花从此成为Proton汽车公司一个《尾大不掉》的负累。
无论如何,巫统致力栽培耶哈也成为大马交通大王的目标没有改变。1997年1月1日,酝酿了3年的《巴生谷公共巴士交通大合并》计划正式开跑,Intrakota在这一天取代其他由华商经营的公共巴士公司,成为巴生谷大城市地区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公司。然而也因为让一家公司独大,立竿见影的影响,就是偏远的地区减少了巴士川行的次数,或甚至完全取消!未见其利,先见其弊。
1997年3月2日晚上,耶哈也与妻子乘坐Agusta A109P型直升机回返登嘉楼老家探视病重的母亲,直升机从吉隆坡泗岩沫起飞约30分钟后发生故障,在靠近彭亨州瓜拉立卑(Kuala Lipis)上空发生爆炸坠毁,耶哈也夫妇和机师罹难!也提早结束了马来交通大王的传奇故事。耶哈也的骤然去世,留下Proton一堆烂摊子,由他的生前好友兼事业伙伴丹斯里莫哈默沙列苏隆接手。然而,国家汽车工业当时已经沉疴难治,沙列苏隆也无法令它起死回生。
3年后,2000年,经历97年经济风暴打击,自顾不暇的DRB-Hicom,获得巫统政府拯救,指示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以每股RM7的代价,从DRB-Hicom手中收购25.8%国家汽车工业股权,总值9亿8千1百万元。沙列苏隆在一篇文稿中承认,受到人力及财力资源的限制,国家汽车工业无法在日新月异的世界汽车领域中与其他外国知名品牌汽车竞争。因此他宣布DRB-Hicom退出小型轿车市场,专注在原本的大型客货车装配业务。
国油拿出将近10亿的资金拯救国家汽车公司之后,将后者的控制权交回给国库控股。换句话说,从当初提供资金给耶哈也收购Proton,到最后买回Proton,一来一回之间,超过20亿的资金就在市场上蒸发了!这些钱,本来就是属于人民的啊!
除了这20亿,连年亏损的国家汽车工业,过去30年来,到底耗掉人民多少血汗钱?我们的汽车工业与韩国的《现代汽车工业》几乎同时起步,可是,看看人家的现代汽车,如今已是世界知名品牌;Proton呢?却连东合国家都冲不出去!30年来耗掉人民血汗钱何止百亿?在汽车世界里,Proton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笑柄!
第四朋党之王:丹斯里耶哈也阿末
文:张丹枫
图:鄧珺心
多元资源重工业控股执行主席(DRB-Hicom Bhd)
普腾控股执行主席(Proton Holding Bhd)
嘉德控股执行主席(Gadek Holding Bhd)
英德拉哥打控股主席(Intra Kota Holding Bhd)
丹斯里耶哈也算是很不幸的,因为他的企业王国正在成型的时候就因为发生直升机坠毁事件而丧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又可以算是幸运的,因为他早死,而没有受到经济风暴的严重打击,没有机会去体会那种生不如死的痛苦感觉。
丹斯里耶哈也阿末来自登嘉楼州,他也是霹雳江沙马来学院毕业生。1981年,在马哈迪决定推动国家汽车工业的时候,他是第一批进入普腾赛佳公共管理层的马来企业精英之一。他后来在马哈迪栽培马来企业家计划下,离开普腾,拿着政府提供的一笔资金,成立《多元资源有限公司》(Diversified Resouces Bhd,简称DRB),接着又收购嘉德控股。一口气控制了两家上市公司。DRB加强了它原有的装配线,除了为重型机器进行装配之外,也装配生产巴士,供应给国内多家长途巴士公司。
接着,耶哈也提出重整吉隆坡交通系统计划。在这个计划之下,原本川行于巴生谷的10多家公共巴士公司(几乎清一色由华人经营)必须接受重组。耶哈也在政府授意下成立《英特拉哥打》(Intrakota)和《综合长途巴士有限公司》(Konsortium)。半强迫性的给原本在巴生谷川行数十年的公共巴士公司两个选择;要他们解散,加入他的新公司成为小股东;或者改行。在政府的强势配合下,耶哈也得尝所愿,成为巴生谷公共交通大王。Intrakota所使用的公共巴士,全是由DRB装配厂生产的《国产巴士》。耶哈也的成功,获得马哈迪赏识,亲自点名由他接手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大计。经过特殊安排,耶哈也从国库控股(Khazanah Holding)手中收购国家汽车工业的32.9%股权。
按照股票交易所规定,任何收购行动,如果股权达到33%就必须向所有股东发出公开收购献议。而这将令耶哈也面对资金不足的窘境。所以国库控股的特殊安排,只差0.1%,让耶哈也巧妙避开了困境。但是,事实证明耶哈也始终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接过国家汽车工业掌舵权之后,决定除了日本三菱之外,还跟法国的雪铁龙汽车公司(Citroen)合作,将两款已经在欧洲属于过时的车款进行翻新,引进大马,变成Proton的新车款。就是后来销售量奇差的Proton Tiara和Proton Juara。不但无法为Proton带来新局面,反而让它的营业亏损进一步扩大。
慢着,看到这里,或许你会奇怪的问:国产车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不是排第一的吗?怎么可能亏本?何况有马哈迪政府全力护航,亏本是说不过去的。然而,事实胜于雄辩。Proton只是在开始那几年赚钱。
踏入90年代中期,Proton就蒙受亏损,欲振乏力了。要知道在世界汽车工业领域里,Proton只能算是一家小型的汽车装配公司罢了(因为几乎所有车款都是拿日本三菱产品略作修改换个招牌而已)。马哈迪为了保护国产车,不惜向入口汽车征收高达300%入口税!使他们的售价无法与国产车竞争。但是针无两头利,Proton要将汽车销售到国外,人家也一样礼尚往来,向你征收高额入口税!这样一来,Proton想开拓国外市场,基本上,看不到成效。耶哈也的另一个败笔,是收购英国的莲花汽车公司(Lotus)。它的原意是想获得莲花的引擎技术来提升Proton的品质,奈何此路不通。莲花从此成为Proton汽车公司一个《尾大不掉》的负累。
无论如何,巫统致力栽培耶哈也成为大马交通大王的目标没有改变。1997年1月1日,酝酿了3年的《巴生谷公共巴士交通大合并》计划正式开跑,Intrakota在这一天取代其他由华商经营的公共巴士公司,成为巴生谷大城市地区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公司。然而也因为让一家公司独大,立竿见影的影响,就是偏远的地区减少了巴士川行的次数,或甚至完全取消!未见其利,先见其弊。
1997年3月2日晚上,耶哈也与妻子乘坐Agusta A109P型直升机回返登嘉楼老家探视病重的母亲,直升机从吉隆坡泗岩沫起飞约30分钟后发生故障,在靠近彭亨州瓜拉立卑(Kuala Lipis)上空发生爆炸坠毁,耶哈也夫妇和机师罹难!也提早结束了马来交通大王的传奇故事。耶哈也的骤然去世,留下Proton一堆烂摊子,由他的生前好友兼事业伙伴丹斯里莫哈默沙列苏隆接手。然而,国家汽车工业当时已经沉疴难治,沙列苏隆也无法令它起死回生。
3年后,2000年,经历97年经济风暴打击,自顾不暇的DRB-Hicom,获得巫统政府拯救,指示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以每股RM7的代价,从DRB-Hicom手中收购25.8%国家汽车工业股权,总值9亿8千1百万元。沙列苏隆在一篇文稿中承认,受到人力及财力资源的限制,国家汽车工业无法在日新月异的世界汽车领域中与其他外国知名品牌汽车竞争。因此他宣布DRB-Hicom退出小型轿车市场,专注在原本的大型客货车装配业务。
国油拿出将近10亿的资金拯救国家汽车公司之后,将后者的控制权交回给国库控股。换句话说,从当初提供资金给耶哈也收购Proton,到最后买回Proton,一来一回之间,超过20亿的资金就在市场上蒸发了!这些钱,本来就是属于人民的啊!
除了这20亿,连年亏损的国家汽车工业,过去30年来,到底耗掉人民多少血汗钱?我们的汽车工业与韩国的《现代汽车工业》几乎同时起步,可是,看看人家的现代汽车,如今已是世界知名品牌;Proton呢?却连东合国家都冲不出去!30年来耗掉人民血汗钱何止百亿?在汽车世界里,Proton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笑柄!
我们是老板系列:朋党王国 8 - 12
第八篇:
第五朋党之王:丹斯里阿南达克里斯南
文:张丹枫
图:邓珺心
布米阿玛达集团(Bumi Armada Bhd)
宾纳良集团(Binariang Holding Bhd)
东亚卫星(Measat Holding Bhd)
寰宇集团(Astro Holding Bhd)
明讯电讯有限公司(Maxis Bhd)
电力科技有限公司(Powertek Bhd)
丹斯里阿南达科里斯南(Tan Sri Tatparanandam Ananda Krishnan)是马来西亚第二大富豪。根据《富比士 》财经杂志的最新估算,他的财富估计高达96亿美金,折合马币将近300亿;仅次于郭鹤年。
作风极度低调的阿南达,虽然是上述大财团的实际股权拥有者,但是行事作风异常低调的他,并没有担任这些大财团的执行主席,大多数的企业决策和活动,他都没有直接参与,只是通过信托管理人发号施令;许多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甚至从来不曾见过阿南达本人。
现年74岁的阿南达,父母亲来自斯里兰卡,他在吉隆坡十五碑(Brickfields)出世,年轻时负笈澳洲,考获政治科学学士文凭,接着再到美国哈佛大学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回国后,他创立Usaha Tegas商业咨询公司;为国内大企业公司高级主管提供训练管理课程。
1974年,政府通过国家石油法令之后,与巫统关系密切的阿南达,成为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最早期成立时的董事部成员之一。1982年,已经成为马哈迪最亲密的商业伙伴的阿南达,受委进入国家银行董事部;直到1987年离职。在国家石油公司担任董事期间,阿南达创立Bumi Armada公司,协助国油推行海外业务,成为国油海外代理人。通过海外的石油和天然气买卖,阿南达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当年市场上就谣传阿南达就是马哈迪的代理人;由于与马哈迪同属印度血统,加上他确实长袖善舞,80年代国油的海外销售工作几乎由他垄断。由此他很顺利的晋身马来西亚大富豪行列。
80年代中期,阿南达因为主办了一场西洋歌手Bob Geldof慈善演唱会而声名大噪。那次的慈善义演,也是阿南达极少数公开露脸的场合之一。许多人是通过这项慈善义演才第一次见到阿南达的庐山真面目。
1988年,阿南达将一个兴建全球最高建筑物的计划呈交给马哈迪;获得老马赞赏。当年安邦赛马场由于位处吉隆坡市中心黄金地段,每逢赛马日,必造成交通拥挤。老马早就动了迫迁的念头。阿南达的计划,是让国油承担所有建造费用。老马指示阿南达与相关人士成立一间公司,以3千万元的代价,向赛马公会购买赛马场地皮。然后以6千万元的高价转手卖给国家石油公司;一来一回之间,相关单位净赚3千万!为什么赛马公会不能直接将地皮卖给国油?画公仔就不必画出肠了。而当年《国油双峰塔楼》的建筑费用高达54亿元,所有的工程清一色由巫统朋党公司包办。
踏入90年代,阿南达的企业王国正式起飞。他投资的明讯(Maxis)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流动电话通讯公司,用户超过1千万人。目前还向海外拓展,在印度和印尼都有联号电讯公司。他拥有马哈迪政府特别颁赐的25年卫星电视独家经营权,Astro成为他的企业王国党中最会生金蛋的鹅。独家经营权将会延续到2017年才结束。他运用政府融资便利,成立Powertek公司,在全国建设8座私人发电厂,每年带来巨大的利润。
据说今年已经与纳吉政府的《一个大马发展公司》(1 Malaysia Development Bhd,简称1MDB)达成买卖协议,将以介于99亿元至112亿元之间的价格,脱售8座独立发电厂给一个大马发展公司。阿南达的发电厂建造经费大多数来自政府,现在却已100多亿的价格卖回给政府。当中蒸发了多少钱?自己分析。他的东亚卫星公司拥有3颗绕着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垄断了全马电视卫星转播的市场。最近传说东亚卫星有可能与中东的沙地阿拉伯联营,后者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卫星电视经营者。阿南达是众多巫统朋党当中,最成功的一个。
他唯一的独生子在泰国出家为僧;基本上,他没有子嗣继承他的事业。他目前与年轻的妻子及年幼的女儿长期隐居在法国南部一个宁静的小镇。通过电子网络技术遥控他的企业王国。
第五朋党之王:丹斯里阿南达克里斯南
文:张丹枫
图:邓珺心
布米阿玛达集团(Bumi Armada Bhd)
宾纳良集团(Binariang Holding Bhd)
东亚卫星(Measat Holding Bhd)
寰宇集团(Astro Holding Bhd)
明讯电讯有限公司(Maxis Bhd)
电力科技有限公司(Powertek Bhd)
丹斯里阿南达科里斯南(Tan Sri Tatparanandam Ananda Krishnan)是马来西亚第二大富豪。根据《富比士 》财经杂志的最新估算,他的财富估计高达96亿美金,折合马币将近300亿;仅次于郭鹤年。
作风极度低调的阿南达,虽然是上述大财团的实际股权拥有者,但是行事作风异常低调的他,并没有担任这些大财团的执行主席,大多数的企业决策和活动,他都没有直接参与,只是通过信托管理人发号施令;许多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甚至从来不曾见过阿南达本人。
现年74岁的阿南达,父母亲来自斯里兰卡,他在吉隆坡十五碑(Brickfields)出世,年轻时负笈澳洲,考获政治科学学士文凭,接着再到美国哈佛大学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回国后,他创立Usaha Tegas商业咨询公司;为国内大企业公司高级主管提供训练管理课程。
1974年,政府通过国家石油法令之后,与巫统关系密切的阿南达,成为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最早期成立时的董事部成员之一。1982年,已经成为马哈迪最亲密的商业伙伴的阿南达,受委进入国家银行董事部;直到1987年离职。在国家石油公司担任董事期间,阿南达创立Bumi Armada公司,协助国油推行海外业务,成为国油海外代理人。通过海外的石油和天然气买卖,阿南达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当年市场上就谣传阿南达就是马哈迪的代理人;由于与马哈迪同属印度血统,加上他确实长袖善舞,80年代国油的海外销售工作几乎由他垄断。由此他很顺利的晋身马来西亚大富豪行列。
80年代中期,阿南达因为主办了一场西洋歌手Bob Geldof慈善演唱会而声名大噪。那次的慈善义演,也是阿南达极少数公开露脸的场合之一。许多人是通过这项慈善义演才第一次见到阿南达的庐山真面目。
1988年,阿南达将一个兴建全球最高建筑物的计划呈交给马哈迪;获得老马赞赏。当年安邦赛马场由于位处吉隆坡市中心黄金地段,每逢赛马日,必造成交通拥挤。老马早就动了迫迁的念头。阿南达的计划,是让国油承担所有建造费用。老马指示阿南达与相关人士成立一间公司,以3千万元的代价,向赛马公会购买赛马场地皮。然后以6千万元的高价转手卖给国家石油公司;一来一回之间,相关单位净赚3千万!为什么赛马公会不能直接将地皮卖给国油?画公仔就不必画出肠了。而当年《国油双峰塔楼》的建筑费用高达54亿元,所有的工程清一色由巫统朋党公司包办。
踏入90年代,阿南达的企业王国正式起飞。他投资的明讯(Maxis)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流动电话通讯公司,用户超过1千万人。目前还向海外拓展,在印度和印尼都有联号电讯公司。他拥有马哈迪政府特别颁赐的25年卫星电视独家经营权,Astro成为他的企业王国党中最会生金蛋的鹅。独家经营权将会延续到2017年才结束。他运用政府融资便利,成立Powertek公司,在全国建设8座私人发电厂,每年带来巨大的利润。
据说今年已经与纳吉政府的《一个大马发展公司》(1 Malaysia Development Bhd,简称1MDB)达成买卖协议,将以介于99亿元至112亿元之间的价格,脱售8座独立发电厂给一个大马发展公司。阿南达的发电厂建造经费大多数来自政府,现在却已100多亿的价格卖回给政府。当中蒸发了多少钱?自己分析。他的东亚卫星公司拥有3颗绕着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垄断了全马电视卫星转播的市场。最近传说东亚卫星有可能与中东的沙地阿拉伯联营,后者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卫星电视经营者。阿南达是众多巫统朋党当中,最成功的一个。
他唯一的独生子在泰国出家为僧;基本上,他没有子嗣继承他的事业。他目前与年轻的妻子及年幼的女儿长期隐居在法国南部一个宁静的小镇。通过电子网络技术遥控他的企业王国。
Labels:
business,
Economic,
Finance,
Histo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laysia,
malaysia government,
market,
Model,
motivation,
Nanyang,
politic,
real estate agent,
stock,
success,
Travel,
usa,
wealth
我们是老板系列:朋党王国 9 - 12
第九篇:
第六朋党之王:拿督米占马哈迪
文:张丹枫
图:鄧珺心
马哈迪既是朋党之父,在栽培土著企业家的同时,当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孩子。实际上,马哈迪也在积极为三个儿子铺路
除了次子慕克利兹Mukhriz Mahathir选择从政之外,他的三儿莫扎尼马哈迪Mokzani Mahathir及长子米占马哈迪Mizan Mahathir,都在商场上呼风唤雨。
尤其长子米占,更是马哈迪重点栽培的目标,在父亲掌政期间,米占最高峰时期同时拥有不少过10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集团总资产超过200亿元,个人累积身家不会少过80亿!
但是,在1997下半年开始的亚洲经济风暴中,米占损失惨重,不但亏光了资金,还欠下20亿债务!对马来人来说,这又是另一个《土著经济神话》的破灭。
米占马哈迪从英国留学回国之后,曾经在香港的Saloman Brothers担任高职。在香港,他结识一位来自印尼富豪家族的华裔女子,后来结婚组织家庭。马哈迪的大媳妇是华人,这是比较鲜为人知的事。
在马来西亚的新经济政策之下,国内外非土著公司要在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上市,必须将30%公司股权转让给土著。米占因此在这种《土著优势》中,通过低买高卖方式,从股票市场赚取近千万元的财富。
他回国后看中的第一家公司,就是Konsortium Perkapalan Bhd,简称KPB。马来西亚国内只有5家提供集装箱货运服务的船运公司,KPB就是其中之一。论规模,它在国家集装箱公司(Kontena Nasional)和马国际船务(MISC)之后,排名第三。米占收购了KPB的25%股权,成为大股东进入董事部担任首席执行员。KPB在米占入主之前,已经在市场上营运多年。米占入主后,开始通过KPB收购其他公司股权,并且将业务多元化;朝向大型综合企业集团的方向发展。那年他才30岁。在他大刀阔斧的发展计划之下(当然可以大刀阔斧,因为老爸是当朝首相,资金来源太便利了),KPB从原本只是单纯的集装箱服务,扩大到成立陆上货柜车运输服务;在全国各主要州属设立仓库;更进一步掌控港口营运权;快速增加旗下货运船队的数量,订购更多新货轮。
到了1995年,当KPB在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上市时,它已经成功从国家企业Pernas手上取得《国家船务公司》(Perbadanan Nasional Shipping Line,简称PNSL)和《马来西亚直升机服务公司》(Malaysian Helicopter Services)的控制性股权。成功收购PNSL之后,KPB实力大增。PNSL旗下的船队全部为政府和官联公司所租用;这包括租借给国家能源公司TNB运载煤炭;租借给吉打水泥公司Kedah Cement运载水泥;租借给柏华惹炼钢厂Perwaja Steel运载生铁;租借给国家稻米局Bernas运载米粮;租借油槽船给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运载原油。几乎所有的租约都是长期的,而且以美金计算;租金非常丰厚。米占从拉昔胡申等等本地银行家手中获得大量低息贷款,不断收购其他企业公司,同时通过本身持有的Peringkat Prestasi公司增持KPB的股权。1995年的时候,米占已经成为KPB单一最大股东,完全掌控KPB的营运大权。
这段期间,米占大展拳脚,一口气收购国家企业Pernas,同时成为Artwright Holding, Dataprep Bhd, Lion Land Bhd, Chocolate Products Bhd, Transmile Bhd, Diperdana Haulage Bhd和PDZ Holding Bhd的大股东。这个时候的米占,已经崛起成为大马新一代土著企业家的表率;马哈迪家族的企业神化。当然,我们也都知道,如果不是因为有着新经济政策的优势,米占能不能成为坐拥大企业王国的掌权者,还是一个大疑问。
Artwright是一家以经营入口家具和文具为主的上市企业公司,通过米占的关系,取得KLCC双峰塔楼所有内部装修和家具的独家供应权;同时,Dataprep也通过米占垄断了KLCC电脑系统供应服务。朋党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由于米占的《太子爷》优势和公司拥有垄断性业务带来丰厚利润;KPB1995年上市时的发售价为每股RM2.60,一上市股价就冲上每股RM6.00的高位,让持有股权的小股民发了财。意气风发的米占,这个时候再次高调进行收购以香港为基地的Pacific Basin船务公司。这是一家拥有30艘货运油轮,在纽约纳斯达克Nasdaq上市的大型船务公司。为了进一步实现成为国际大企业家的梦想,米占向外国银行借贷了2亿4千万美金用来收购这家船务公司。据说,当时米占运用五鬼运财手法,以私人名义和低价进行收购Pacific Basin船务公司,然后左手进右手出,再以高价转卖给自己掌控的KPB公司,从中又赚取了超过2亿佣金。踌躇满志的米占这个时候扩大了企图心,他想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船王,甚至是亚洲,乃至世界船王!
1997年上半年,他高调提出了收购马来西亚最大船务公司《马来西亚国际船务》(Malaysia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orporation,简称MISC)的计划,进一步朝向实现世界船王的梦想迈进。他同时放眼欲取得马来西亚最大深水港《西港》Westport的私营化经营权。这时候,KPB的股价已经被炒到每股RM16.00以上。当他宣布收购马国际船务计划的时候,股价更进一步被哄抬,向每股RM17.00的目标攀升。在米占的构思里,他打算将集装箱公司Diperdana,砂拉越船务公司PDZ,马国际船务MISC和KPB合并,一统大马海陆运输业江山。大马船王宝座,他坐定了。为了达成心愿,米占与退休基金局(Kumpulan Wang Amanah Pencen,简称KWAP)接洽。因为KWAP手上持有MISC的29%股权;米占通过朋党融资计划,已经取得足够的资金;只要成功收购这些股权,MISC就将成为米占的囊中物。
可惜,亚洲经济风暴就在此关键时刻来临。1997年大马股市大崩盘,综合指数一路狂泄,股票大幅贬值,马币的国际兑换率也大幅度下跌。从一美元换2.5 马币,快速的贬值到一美元兑换RM4.50的局面!不要小看了这种贬值所带来的杀伤力。在当时许多企业公司都有向海外融资的现象。如果经济风暴前,你借贷1千万美金,等于你欠债2千5百万马币。但是当经济风暴造成马币大贬值,你欠的钱仍然是1千万美金,但是折算马币,你却必须还4千5百万!这表示你无端端必须多拿2千万出来还债!米占在经济风暴的冲击之下,过去所累积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他过去因为收购Pacific Basin而向外国银行举债2亿4千万美金,折算马币,从原本相等于6亿马币的债务,瞬间飙升为10亿8千万!平白无辜的多出4亿8千万的债务来了!加上米占掌控的其他上市公司向外国借贷的情形,米占的财富不但大幅度萎缩,还欠下总共高达20亿的债务!这样一来,不但船王梦碎,企业江山也要崩溃了。
风水轮流转!这个时候,他和MISC谈判收购的事不但告吹,反过来轮到MISC要在马哈迪的指示之下,设法收购KPB来赈救米占了,而且,救人如救火,行动要快!马哈迪指示国家石油公司充当中间人,以国家石油预先买下KPB公司的29%股权,注资KPB公司,先让米占解救燃眉之急;再将这29%的KPB公司股权转卖给MISC原本是Konsotium Perkapalan Bhd收购Malaysia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orporation;谁知道世事如棋,短短半年之内,一场经济风暴就令局势完全逆转,轮到KPB反过来要被MISC收购了!老天爷对马哈迪家族的《经营之神》所开的玩笑,未免太大了!
米占最后将KPB转手卖给MISC套现了资金,再由老父马哈迪厚着脸皮向已故云顶集团总裁丹斯里林梧桐伸手要了6亿现金,才总算解决了20亿的债务。但是,米占从此也被打回原形。同一个时期,据说米占不堪打击而意志消沉,在澳门赌场借赌博发泄,竟然豪输2亿多!身上没钱导致妻女被软禁在澳门酒店,需要马哈迪指示达因动用国库公款亲赴澳门解救。此事是真是假,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随着马哈迪下台,米占也逐渐不再成为镁光灯的聚焦点,几乎完全沉静下来。直到最近才宣布通过换股方式收购菲律宾最大的酿酒公司San Miguel显著股权。这项收购行动由于有违回教徒的教规操守而饱受批评,但是米占不为所动。今年他又有大动作,就是通过San Miguel集团收购马来西亚益梳石油公司ESSO,属下400多家油站统统改名为《PETRON》;PETRON同时也宣布取得马航的供应燃油合约,为马航所有飞机提供燃油服务。看来,米占颇有卷土重来之势。
这次《新经济政策》又能让他怎样玩?大番薯卷土重来,你看了会害怕吗?
第六朋党之王:拿督米占马哈迪
文:张丹枫
图:鄧珺心
马哈迪既是朋党之父,在栽培土著企业家的同时,当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孩子。实际上,马哈迪也在积极为三个儿子铺路
除了次子慕克利兹Mukhriz Mahathir选择从政之外,他的三儿莫扎尼马哈迪Mokzani Mahathir及长子米占马哈迪Mizan Mahathir,都在商场上呼风唤雨。
尤其长子米占,更是马哈迪重点栽培的目标,在父亲掌政期间,米占最高峰时期同时拥有不少过10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集团总资产超过200亿元,个人累积身家不会少过80亿!
但是,在1997下半年开始的亚洲经济风暴中,米占损失惨重,不但亏光了资金,还欠下20亿债务!对马来人来说,这又是另一个《土著经济神话》的破灭。
米占马哈迪从英国留学回国之后,曾经在香港的Saloman Brothers担任高职。在香港,他结识一位来自印尼富豪家族的华裔女子,后来结婚组织家庭。马哈迪的大媳妇是华人,这是比较鲜为人知的事。
在马来西亚的新经济政策之下,国内外非土著公司要在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上市,必须将30%公司股权转让给土著。米占因此在这种《土著优势》中,通过低买高卖方式,从股票市场赚取近千万元的财富。
他回国后看中的第一家公司,就是Konsortium Perkapalan Bhd,简称KPB。马来西亚国内只有5家提供集装箱货运服务的船运公司,KPB就是其中之一。论规模,它在国家集装箱公司(Kontena Nasional)和马国际船务(MISC)之后,排名第三。米占收购了KPB的25%股权,成为大股东进入董事部担任首席执行员。KPB在米占入主之前,已经在市场上营运多年。米占入主后,开始通过KPB收购其他公司股权,并且将业务多元化;朝向大型综合企业集团的方向发展。那年他才30岁。在他大刀阔斧的发展计划之下(当然可以大刀阔斧,因为老爸是当朝首相,资金来源太便利了),KPB从原本只是单纯的集装箱服务,扩大到成立陆上货柜车运输服务;在全国各主要州属设立仓库;更进一步掌控港口营运权;快速增加旗下货运船队的数量,订购更多新货轮。
到了1995年,当KPB在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上市时,它已经成功从国家企业Pernas手上取得《国家船务公司》(Perbadanan Nasional Shipping Line,简称PNSL)和《马来西亚直升机服务公司》(Malaysian Helicopter Services)的控制性股权。成功收购PNSL之后,KPB实力大增。PNSL旗下的船队全部为政府和官联公司所租用;这包括租借给国家能源公司TNB运载煤炭;租借给吉打水泥公司Kedah Cement运载水泥;租借给柏华惹炼钢厂Perwaja Steel运载生铁;租借给国家稻米局Bernas运载米粮;租借油槽船给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运载原油。几乎所有的租约都是长期的,而且以美金计算;租金非常丰厚。米占从拉昔胡申等等本地银行家手中获得大量低息贷款,不断收购其他企业公司,同时通过本身持有的Peringkat Prestasi公司增持KPB的股权。1995年的时候,米占已经成为KPB单一最大股东,完全掌控KPB的营运大权。
这段期间,米占大展拳脚,一口气收购国家企业Pernas,同时成为Artwright Holding, Dataprep Bhd, Lion Land Bhd, Chocolate Products Bhd, Transmile Bhd, Diperdana Haulage Bhd和PDZ Holding Bhd的大股东。这个时候的米占,已经崛起成为大马新一代土著企业家的表率;马哈迪家族的企业神化。当然,我们也都知道,如果不是因为有着新经济政策的优势,米占能不能成为坐拥大企业王国的掌权者,还是一个大疑问。
Artwright是一家以经营入口家具和文具为主的上市企业公司,通过米占的关系,取得KLCC双峰塔楼所有内部装修和家具的独家供应权;同时,Dataprep也通过米占垄断了KLCC电脑系统供应服务。朋党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由于米占的《太子爷》优势和公司拥有垄断性业务带来丰厚利润;KPB1995年上市时的发售价为每股RM2.60,一上市股价就冲上每股RM6.00的高位,让持有股权的小股民发了财。意气风发的米占,这个时候再次高调进行收购以香港为基地的Pacific Basin船务公司。这是一家拥有30艘货运油轮,在纽约纳斯达克Nasdaq上市的大型船务公司。为了进一步实现成为国际大企业家的梦想,米占向外国银行借贷了2亿4千万美金用来收购这家船务公司。据说,当时米占运用五鬼运财手法,以私人名义和低价进行收购Pacific Basin船务公司,然后左手进右手出,再以高价转卖给自己掌控的KPB公司,从中又赚取了超过2亿佣金。踌躇满志的米占这个时候扩大了企图心,他想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船王,甚至是亚洲,乃至世界船王!
1997年上半年,他高调提出了收购马来西亚最大船务公司《马来西亚国际船务》(Malaysia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orporation,简称MISC)的计划,进一步朝向实现世界船王的梦想迈进。他同时放眼欲取得马来西亚最大深水港《西港》Westport的私营化经营权。这时候,KPB的股价已经被炒到每股RM16.00以上。当他宣布收购马国际船务计划的时候,股价更进一步被哄抬,向每股RM17.00的目标攀升。在米占的构思里,他打算将集装箱公司Diperdana,砂拉越船务公司PDZ,马国际船务MISC和KPB合并,一统大马海陆运输业江山。大马船王宝座,他坐定了。为了达成心愿,米占与退休基金局(Kumpulan Wang Amanah Pencen,简称KWAP)接洽。因为KWAP手上持有MISC的29%股权;米占通过朋党融资计划,已经取得足够的资金;只要成功收购这些股权,MISC就将成为米占的囊中物。
可惜,亚洲经济风暴就在此关键时刻来临。1997年大马股市大崩盘,综合指数一路狂泄,股票大幅贬值,马币的国际兑换率也大幅度下跌。从一美元换2.5 马币,快速的贬值到一美元兑换RM4.50的局面!不要小看了这种贬值所带来的杀伤力。在当时许多企业公司都有向海外融资的现象。如果经济风暴前,你借贷1千万美金,等于你欠债2千5百万马币。但是当经济风暴造成马币大贬值,你欠的钱仍然是1千万美金,但是折算马币,你却必须还4千5百万!这表示你无端端必须多拿2千万出来还债!米占在经济风暴的冲击之下,过去所累积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他过去因为收购Pacific Basin而向外国银行举债2亿4千万美金,折算马币,从原本相等于6亿马币的债务,瞬间飙升为10亿8千万!平白无辜的多出4亿8千万的债务来了!加上米占掌控的其他上市公司向外国借贷的情形,米占的财富不但大幅度萎缩,还欠下总共高达20亿的债务!这样一来,不但船王梦碎,企业江山也要崩溃了。
风水轮流转!这个时候,他和MISC谈判收购的事不但告吹,反过来轮到MISC要在马哈迪的指示之下,设法收购KPB来赈救米占了,而且,救人如救火,行动要快!马哈迪指示国家石油公司充当中间人,以国家石油预先买下KPB公司的29%股权,注资KPB公司,先让米占解救燃眉之急;再将这29%的KPB公司股权转卖给MISC原本是Konsotium Perkapalan Bhd收购Malaysia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orporation;谁知道世事如棋,短短半年之内,一场经济风暴就令局势完全逆转,轮到KPB反过来要被MISC收购了!老天爷对马哈迪家族的《经营之神》所开的玩笑,未免太大了!
米占最后将KPB转手卖给MISC套现了资金,再由老父马哈迪厚着脸皮向已故云顶集团总裁丹斯里林梧桐伸手要了6亿现金,才总算解决了20亿的债务。但是,米占从此也被打回原形。同一个时期,据说米占不堪打击而意志消沉,在澳门赌场借赌博发泄,竟然豪输2亿多!身上没钱导致妻女被软禁在澳门酒店,需要马哈迪指示达因动用国库公款亲赴澳门解救。此事是真是假,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随着马哈迪下台,米占也逐渐不再成为镁光灯的聚焦点,几乎完全沉静下来。直到最近才宣布通过换股方式收购菲律宾最大的酿酒公司San Miguel显著股权。这项收购行动由于有违回教徒的教规操守而饱受批评,但是米占不为所动。今年他又有大动作,就是通过San Miguel集团收购马来西亚益梳石油公司ESSO,属下400多家油站统统改名为《PETRON》;PETRON同时也宣布取得马航的供应燃油合约,为马航所有飞机提供燃油服务。看来,米占颇有卷土重来之势。
这次《新经济政策》又能让他怎样玩?大番薯卷土重来,你看了会害怕吗?
Labels:
deposit,
Genting Malaysia,
inflation,
information,
Malaysia,
malaysia government,
market,
Model,
stock
我们是老板系列:朋党王国 10 - 12
第十篇:
第七朋党之王:拿督凯利惹玛鲁丁
文:张丹枫
图:邓珺心
凯利,每个人都知道他是前任首相阿都拉巴达威的女婿,是现任巫青团总团长;马来西亚巫统政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没有任何部长官职的巫青团总团长。他也是现任森美兰州林茂区国会议员。现年36岁。
凯利是已故前马来西亚驻英国最高专员拿督惹玛鲁丁的独生子。拿督惹玛鲁丁生前是马来西亚外交部高级官员,而前任首相阿都拉巴达威正是当年的外交部长,担任外交部长职位长达10年之久。
凯利的父亲是阿都拉所器重的高级外交官,两家私交甚笃,凯利因此近水楼台先得月,将阿都拉的女儿变成了他的老婆
凯利1976年出世于中东的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市;当年他的父亲正是马来西亚驻科威特高级外交官。凯利在新加坡完成中学学业,过后前往英国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进修政治与经济哲学;1998年毕业后,进一步考取伦敦大学硕士学位。
学成归国的凯利,曾经短暂担任过新闻从业员,1999年在《经济学人》月刊(The Economist)任职。也在电视清谈节目《Dateline Malaysia》里当过主持人。
2001年,他娶了阿都拉的女儿诺丽(Nori Abdullah)之后,以副首相女婿的身份进入首相署,担任岳父的特别助理。接着在阿都拉于2003年11月30日从马哈迪手中接任首相后,凯利便成为岳父的副首席机要秘书。
2004年全国大选,阿都拉领军的国阵取得前所未有的大胜,凯利在岳父提携之下,成为首相身边的大红人。2005年10月,阿都拉的原配恩顿因患癌症逝世。丧偶的阿都拉心情悲痛,无心问政,国家决策大权于是交给了以凯利为首的《5人小组》。至此,凯利的权势如日中天。
2006年,力求快速上位的凯利,以30岁的年龄,做出许多事后被讥讽为帮国阵倒米的决策。
因为取消了新柔弯曲大桥的发展计划,凯利得罪了马哈迪。很多人都知道弯桥计划是马哈迪朋党的污钱计划,新加坡已经表明反对,他还是一意孤行。
阿都拉上台的时候,弯桥的地基都打好了,新的通关大楼也盖好了,凯利一声喊停,几十亿的大计划就泡了汤,老马的愤怒可想而知。
虽然后来阿都拉出面斡旋,答应作出停工赔偿,弯桥工程承包商获得赔偿3亿,通关大楼赔了13亿,才勉强将这事摆平。但是马哈迪从此非常厌恶凯利,称他为《那个4楼的小子》(凯利在首相署办公的地方)。
后来纳吉上台,凯利身为堂堂巫青团总团长,居然不获召入内阁;反而在巫青团改选中败给凯利的马哈迪次子慕克里兹受委为国际贸工部副部长;形同狠狠掴了凯利一巴掌;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马哈迪大力反对,从中作梗。
凯利掌握决策权之后的另一项不得民心的政策,就是忽然宣布汽油大幅度起价,从每公升RM1.90调涨到RM2.60;涨幅高达70仙!
大家应该还记得当时傍晚听到消息,驾车人士趁着午夜12点汽油大起价之前,纷纷挤到全国各地油站添油的事。人民怨声载道,民怨沸腾!因为汽油大起价势必造成连锁反应,百物价格必定腾飞!运输交通费用将首当其冲,各种日常用品也将跟随大市走高!
虽然过后政府宣布取消涨价事宜,改用Ron95和Ron97来区分油价。但是为时已晚,破坏已经造成,流失的民心已经很难唤回了。
另外,凯利所做的另一项更愚蠢的事,就是公开要求政府恢复执行《新经济政策》(事实上新经济政策根本不曾取消过,还说非土著的强势经济,已经令到土著的经济能力被进一步削弱云云。接着,凯利的朋党纷纷响应,发表许多偏激的种族敏感言论,把各族之间的敏感神经再一次绷得紧紧。
接着,见猎心喜的希山慕丁趁势在巫青团代表大会上拔马来剑出鞘,不但亲吻马来剑,还高举誓言《誓死捍卫马来民族尊严》!这种过激的举措,不但令非土著大为反感,理性的马来知识分子也开声谴责!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凯利。可以说,308大选所引发的政治大海啸,导致国阵前所未有的失去国会三分之二的优势,更失去吉打,槟城,霹雳,雪兰莪及吉兰丹共5个州的执政权,凯利绝对是关键人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凯利形同民联最关键的助选员,就是他,间接为马来西亚政坛催生了两线制的雏形。
在商场上,凯利污钱的手法也是非常粗糙,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通过幕后交易,以低过市场价格,每股RM0.71的低价,总值9百20万元收购二板上市公司ECM Libra Bhd。然后再以2亿8千万的价格将ECM Libra Bhd转手卖给金融公司Avenue Capital Resources Bhd。
这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一家拥有超过6亿资产的投资银行。当时阿都拉兼任财政部长,凯利运用特权批准发出新的投资银行执照,据说他通过这项黑箱作业买卖,获得超过8百40万的佣金。
这在金融界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同时也是凯利的《牛刀小试》。有了第一回的甜头,凯利胆子大了,胃口也大了。接着下来,由他经手批准的各种商业计划,几乎都跟他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挂钩。
当年忽然在市场上出现的某《J》字头啤酒,盛传他就是幕后老板之一,还有新鲜澳洲牛肉进口准证也由他经手批准,并成为幕后大股东。还有许许多多商业计划,后面都看得到凯利的身影。
只是他呼风唤雨的日子太短(老天有眼);他只风光了两年就遇上308大选的政治大浪潮,他的朋党王国还没打好地基,就被摧毁了。
若非308大海啸导致阿都拉引咎下台,今天的凯利很可能将会是21世纪马来西亚第一大朋党之王;我是这么认为的。这可以从他贪婪的行为得到证明。
在纳吉,慕尤丁,马哈迪的联手打压之下,凯利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吗?来届全国大选的政治大海啸预计将会更加凶猛,纳吉能否过关,国阵能否保住政权都还是个未知数,凯利想再攀政治高峰,估计难度很高。
第七朋党之王:拿督凯利惹玛鲁丁
文:张丹枫
图:邓珺心
凯利,每个人都知道他是前任首相阿都拉巴达威的女婿,是现任巫青团总团长;马来西亚巫统政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没有任何部长官职的巫青团总团长。他也是现任森美兰州林茂区国会议员。现年36岁。
凯利是已故前马来西亚驻英国最高专员拿督惹玛鲁丁的独生子。拿督惹玛鲁丁生前是马来西亚外交部高级官员,而前任首相阿都拉巴达威正是当年的外交部长,担任外交部长职位长达10年之久。
凯利的父亲是阿都拉所器重的高级外交官,两家私交甚笃,凯利因此近水楼台先得月,将阿都拉的女儿变成了他的老婆
凯利1976年出世于中东的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市;当年他的父亲正是马来西亚驻科威特高级外交官。凯利在新加坡完成中学学业,过后前往英国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进修政治与经济哲学;1998年毕业后,进一步考取伦敦大学硕士学位。
学成归国的凯利,曾经短暂担任过新闻从业员,1999年在《经济学人》月刊(The Economist)任职。也在电视清谈节目《Dateline Malaysia》里当过主持人。
2001年,他娶了阿都拉的女儿诺丽(Nori Abdullah)之后,以副首相女婿的身份进入首相署,担任岳父的特别助理。接着在阿都拉于2003年11月30日从马哈迪手中接任首相后,凯利便成为岳父的副首席机要秘书。
2004年全国大选,阿都拉领军的国阵取得前所未有的大胜,凯利在岳父提携之下,成为首相身边的大红人。2005年10月,阿都拉的原配恩顿因患癌症逝世。丧偶的阿都拉心情悲痛,无心问政,国家决策大权于是交给了以凯利为首的《5人小组》。至此,凯利的权势如日中天。
2006年,力求快速上位的凯利,以30岁的年龄,做出许多事后被讥讽为帮国阵倒米的决策。
因为取消了新柔弯曲大桥的发展计划,凯利得罪了马哈迪。很多人都知道弯桥计划是马哈迪朋党的污钱计划,新加坡已经表明反对,他还是一意孤行。
阿都拉上台的时候,弯桥的地基都打好了,新的通关大楼也盖好了,凯利一声喊停,几十亿的大计划就泡了汤,老马的愤怒可想而知。
虽然后来阿都拉出面斡旋,答应作出停工赔偿,弯桥工程承包商获得赔偿3亿,通关大楼赔了13亿,才勉强将这事摆平。但是马哈迪从此非常厌恶凯利,称他为《那个4楼的小子》(凯利在首相署办公的地方)。
后来纳吉上台,凯利身为堂堂巫青团总团长,居然不获召入内阁;反而在巫青团改选中败给凯利的马哈迪次子慕克里兹受委为国际贸工部副部长;形同狠狠掴了凯利一巴掌;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马哈迪大力反对,从中作梗。
凯利掌握决策权之后的另一项不得民心的政策,就是忽然宣布汽油大幅度起价,从每公升RM1.90调涨到RM2.60;涨幅高达70仙!
大家应该还记得当时傍晚听到消息,驾车人士趁着午夜12点汽油大起价之前,纷纷挤到全国各地油站添油的事。人民怨声载道,民怨沸腾!因为汽油大起价势必造成连锁反应,百物价格必定腾飞!运输交通费用将首当其冲,各种日常用品也将跟随大市走高!
虽然过后政府宣布取消涨价事宜,改用Ron95和Ron97来区分油价。但是为时已晚,破坏已经造成,流失的民心已经很难唤回了。
另外,凯利所做的另一项更愚蠢的事,就是公开要求政府恢复执行《新经济政策》(事实上新经济政策根本不曾取消过,还说非土著的强势经济,已经令到土著的经济能力被进一步削弱云云。接着,凯利的朋党纷纷响应,发表许多偏激的种族敏感言论,把各族之间的敏感神经再一次绷得紧紧。
接着,见猎心喜的希山慕丁趁势在巫青团代表大会上拔马来剑出鞘,不但亲吻马来剑,还高举誓言《誓死捍卫马来民族尊严》!这种过激的举措,不但令非土著大为反感,理性的马来知识分子也开声谴责!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凯利。可以说,308大选所引发的政治大海啸,导致国阵前所未有的失去国会三分之二的优势,更失去吉打,槟城,霹雳,雪兰莪及吉兰丹共5个州的执政权,凯利绝对是关键人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凯利形同民联最关键的助选员,就是他,间接为马来西亚政坛催生了两线制的雏形。
在商场上,凯利污钱的手法也是非常粗糙,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通过幕后交易,以低过市场价格,每股RM0.71的低价,总值9百20万元收购二板上市公司ECM Libra Bhd。然后再以2亿8千万的价格将ECM Libra Bhd转手卖给金融公司Avenue Capital Resources Bhd。
这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一家拥有超过6亿资产的投资银行。当时阿都拉兼任财政部长,凯利运用特权批准发出新的投资银行执照,据说他通过这项黑箱作业买卖,获得超过8百40万的佣金。
这在金融界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同时也是凯利的《牛刀小试》。有了第一回的甜头,凯利胆子大了,胃口也大了。接着下来,由他经手批准的各种商业计划,几乎都跟他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挂钩。
当年忽然在市场上出现的某《J》字头啤酒,盛传他就是幕后老板之一,还有新鲜澳洲牛肉进口准证也由他经手批准,并成为幕后大股东。还有许许多多商业计划,后面都看得到凯利的身影。
只是他呼风唤雨的日子太短(老天有眼);他只风光了两年就遇上308大选的政治大浪潮,他的朋党王国还没打好地基,就被摧毁了。
若非308大海啸导致阿都拉引咎下台,今天的凯利很可能将会是21世纪马来西亚第一大朋党之王;我是这么认为的。这可以从他贪婪的行为得到证明。
在纳吉,慕尤丁,马哈迪的联手打压之下,凯利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吗?来届全国大选的政治大海啸预计将会更加凶猛,纳吉能否过关,国阵能否保住政权都还是个未知数,凯利想再攀政治高峰,估计难度很高。
Labels:
investment,
Malaysia,
malaysia government,
market,
Model,
money,
Nanyang,
National Budget,
politic,
stock,
success,
wealth
Friday, October 19, 2012
糊涂账
国家年度财政预算案后,接下来公布总审计司报告,杨名万分析了一下:
有了突破的税收记录,原本以为政府财政应该通畅,结果,最新的总审计司报告却还是弊端不断,从关税局官员未经批准下动用182万零吉豪购逾百件物品,到卫生部辖下医院维修费比器材价格贵逾72倍等等,官府养着太多蛀米虫,正侵蚀国家资产。
最后,政府必须通过国会追加309亿解决超支预算。
税收增加257亿,还超支309亿,来回566亿,糊涂账又令纳吉政府的突破沦为败局,看来除非政府愿意大刀阔斧彻底改革,否则糊涂国账会一直拉后腿,转型只是空谈。
有了突破的税收记录,原本以为政府财政应该通畅,结果,最新的总审计司报告却还是弊端不断,从关税局官员未经批准下动用182万零吉豪购逾百件物品,到卫生部辖下医院维修费比器材价格贵逾72倍等等,官府养着太多蛀米虫,正侵蚀国家资产。
最后,政府必须通过国会追加309亿解决超支预算。
税收增加257亿,还超支309亿,来回566亿,糊涂账又令纳吉政府的突破沦为败局,看来除非政府愿意大刀阔斧彻底改革,否则糊涂国账会一直拉后腿,转型只是空谈。
Monday, January 11, 2010
新的一年
新的一年又开始。可以预期到房屋市场的价格,在一些特定城市地区还是会保持上升的趋势。因为通货膨胀还没有结束。
政府朝令席改,让外国投资者无所适从,因为他们最担心的就是他们所投资的钱可以拿回自己的国家吗。由于通货膨胀的缘故,柴米油盐等等一些基本的食品就已经让消费者用去了他们大多数的薪金,所以导致在一些城市边缘地区的商业活动非常竞争,生意缓慢,有一些难于维持的就只好关门大吉了。印象中的就有 Steven Cafe Garden, England Optical, Red Island Cafe.
政府已经无能为力。平民百姓只好靠自己了。
新年新希望,大家努力赚钱吧。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