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3, 2012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风雨180年 6 - 10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风雨180年》第六篇 
马华始乱终弃,国民型中学自生自灭 
文:张丹枫 
图:文林 

在“茅草行动”时期,当时的首相马哈迪曾经点名直指华教斗士沈慕羽为反政府的极端分子。 在2002年,内政部长伊萨,在使用英语教数学和理科的问题上,曾警告反对在华小实行英文教数理政策的华人,认为他们试图挑起种族情绪,并警告可能将会动用《内安法令》。 独中乃至华文教育工作人士常被一些人认为是华人极端主义是基于以下几种理由: 1. 反对政府以英语教数理;(这个课题现在连国阵政府自己也在反对了) 2. 反对中学改制为单一源流; 3. 课本被认为偏重视中国历史; 4. 有人认为课本内容多来自台湾; 5. 认为不同源流学校是种族隔离。 而支持独中与母语教育的人士认为: 1. 用学生未掌握的语言来教学,将事倍功半。语文科与数理挂钩,将牺牲掉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令数理变成一门不易掌握的知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符合教育原理,尤其是英语不普遍的乡区。 2. 升上国中的华小毕业生的辍学率一般比独中生来得高,不能适应语言环境的转变被认为是一大因素,因此国家应该设置多语、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以让能力不同的学生能有效并快乐地学习。 3. 独中对本国历史、各族的背景历史等一样并重,也注重世界史,以便让学生在认识本国历史的同时也可以了解不同种族之间的历史以及世界的历史。 4. 独中的课文内容是依据马来西亚政府的教育大纲而自行编写,并不是来自台湾。台湾与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只是提供技术协助。 说过了独中如何浴火重生,成为大马华文教育事业的坚强堡垒之后;让我们回头来,看看当年被马华甜言蜜语欺骗《失身》,改制成为《国民型华文中学》的华文学府,现在变成什么样子。 这个又需要细说从头了。 1956年,就在华社极力抗拒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打压行动之际,槟城钟灵中学在当时的校长汪永年(很巧,跟当年中国最大的汉奸汪精卫同姓)穿针引线下,主动向联盟政府申请津贴,成为我国《国民型中学》的始作俑者。 接着,芙蓉振华中学,在董事长叶茂达的率领下,也接受了政府的改制建议,华社更为之哗然! 当年极力反对改制的教总主席林连玉如此形容:这是第二枚原子弹在华社里爆炸了! 同年10月,昔加末侨民中学的董事和赞助人,在出席人数稀少的大会上,也通过接受改制。 前后不到两个月,中马及南马两间华文中学改旗易帜,《归顺朝廷》;一时之间,华校改制疑云,和那令人窒息的气压,笼罩整个华社。 1957年大马宣布脱离英国成为独立国家,但同时全国华文中学也爆发了总罢课学潮!华校教师和学生们发出了他们的呼吁,反对华校改制! 最激烈的,是槟城和怡保。结果怡保4间中学遭到最久的查封,槟城4间中学开除了最多的学生!这是大马独立第一年,华文教育就发生的第一宗最不幸的事件。这也成为了大马独立年的一个黑点。 1961年,政府宣布废除以华文为媒介语的高初中会考,取消津贴给拒绝改制的华文中学。这又像是一颗炸弹引爆,震动整个华教界。 当年以陈修信在首相东姑阿都拉曼鼎力相助之下,结合党内英文教育元老派系力量,在1959年党选中排挤了亲华文教育少壮派的林苍佑、朱运兴、杨邦孝、陈世英等人,重新控制马华公会之后,全力配合巫统,支持《拉曼达立报告书》。(杨邦孝后来随新加坡退出大马,在新加坡司法界服务,曾经担任新加坡大法官最高职位) 陈修信以金钱银弹攻势出击华校,向华社极力鼓吹和游说华文中学改制,大肆宣扬改制的好处;一再声明改为国民型中学后仍会保有3份之一的华文课本;还一再宣称如果拒绝改制,经费和学生来源都会成为问题,华文独中是难以发展,死路一条! 当年,林连玉已经被对付,公民权被递夺;华教界士气低落;许多华文中学董事部认为董教总已经没有作为,不接受改制只有关闭。于是掀起了改制风潮。 1962年,共有55间华文中学接受改制成为国民型中学;其中北马更是《严重灾区》。槟城10间华文中学,有9间改制;霹雳14间华中,只有两间没有改制;简直溃不成军。 当年能够坚持不改制的华文中学,只有16间,而其中6间就在柔佛。 也就是说,在改制风潮侵袭下,只有柔佛州最能坚持到底!尤其是宽柔中学更成为抗拒改制的桥头堡! 由于宽柔的坚持,带动州内其他5间华文中学并肩作战,稳守立场。正是当年新山华社动用大脑,在华教面临生死存亡之际独排众议、力挽狂澜,终于为华文中学打开一条独立自主的生路! 若非如此,柔佛州恐怕也保不住6间独中,成为当年捍卫独中的大本营了! 时隔50年,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回头看看,独中和国民型中学的发展概况,可以发现;独中在董教总和华社苦心经营之下,已经开花结果,成为华文教育的典范;甚至来自印尼、泰国、菲律宾的华侨学子也远道而来就读。 但是国民型华文中学呢? 今天的国民型华文中学,被一些教育界人士成为《弃婴》。其实不对,50年过去了,就算是婴儿也已长大成人。真正比较贴切的形容词,应该是《弃妇》:被马华始乱终弃的孤女! 当年马华信誓旦旦的保证,后来都被证明只是谎言。 马华保证改制的国民型华文中学,仍然会保有三份之一,或33%的华文课时间;可是,真相却是从70年代起,所有的国民型华文中学只能保有一周三到五节华文课;远远低于三份之一。 马华当时也保证的《政府100%全津贴》;《经费不成问题》云云,也被证明只是谎言!实际上,政府只承担教师薪水和部分费用,要发展?还是得自己设法筹钱! 近年来,因为华社和董教总将所有的精神和财力集中在发展独中、捍卫华小方面;改制的国民型中学,当年是被政府,尤其是马华鼓动改制的;还许下很多甜蜜的承诺。 因此,无论从法令的角度还是社会观点来看,国民型华文中学的发展课题,都应该是政府,尤其是马华的责任。严格来说,跟董教总无关。 但是,一些马华领袖却在这个时刻把国民型华文中学没有获得照顾,发展落后,没人关心,形同《弃妇》的处境,归咎董教总和华社,企图混淆视听;是一种恬不知耻的行为。 历史的真相就像一面照妖镜,已经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华文中学改制,是马华一首促成的,反对改制的教总主席林连玉,都被马华和巫统里应外合递夺公民权,导致他丧失国籍、丧失所有福利,晚景凄凉,最后郁郁而终。 罪魁祸首是谁?答案已经很清楚了! 马华以为年代已经久远,很多人已经不记得当年的真相,所以企图蛊惑民心,怪罪华社和董教总没有关心国民型中学的发展需要。甚至还有人鼓动群众,发表设立《国中董事联合会》之类的组织;明打明就是想在董总之外另设《国董总》,以便增加一个平台,继续进行打压董教总的活动。 马华的用心可谓险恶,其心可诛! 多年来,改制国中的董事部,如果延续《先贤》的退让态度,继续逆来顺受,让教育局的偏差政策打压;则改制国中的状况就只能是每况愈下。董事们一味自我放弃争取的权益,却又巴望董教总和华社出手打救,不对马华的始乱终弃进行追究责任,根本是本末倒置。 此外,改制国中只剩下一科华文,而且每周只有三到五节上课时间,这种中学还能被归类为《华校》吗? 一些改制国中,甚至因为《华裔老师比较少》而《没有强制学生必须上华文课》;这样的国中,还是《华文中学》吗?应该称为国民中学才对。 华社50年来在维护独中和华小方面,出钱出力,长期奋战;可说已经是疲于奔命;现在又要帮政府和马华《照顾》国中?不但百上加斤,难于负荷,而且没有这个必要! 如果国中董事部不积极向政府争取应有的权益,却把发展的负担推给华社,而华社又《义不容辞》的承担起来的话;那么,国阵政府就会顺理成章的把国中应得的拨款一再缩减,国中就会更进一步陷入自生自灭的窘境! 所谓《冤有头,债有主》,国中是政府和马华强迫改制而生出来的孩子,政府就有责任负起抚养的重担。而国中既然在50年前已经归附政府接受改制,就应该认定这个《有钱的父亲》,如何能反过来向《既非亲娘,又非生父》的穷困华社求救? 尤其是马华,需要你的时候说尽甜言蜜语的好话,连树上的小鸟也要骗下来;现在上了床之后,却假装忘记了?什么都不记得了? 马华,这个始乱终弃,忘恩负义的《负心汉》;是绝对必须受到华社严厉检验恶化谴责的。 — with Wong See Choon, 陈书墉, LM Ching, Bron Ong, Chen Soon Ching, Chong Melvin, Teh Hon Seng, Eng Hiap Boon, Yap Chee Kuan, Vin Cal, Chia Wei Xian, Encik Liew, Ming Ming Chok, 文林, Chan Chai Pin, Empty Head, Jonathan Lee 李政德, 文彬子, Josca Chan and Chun Lai Kuen.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