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3, 2012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风雨180年 7 - 10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风雨180年》第七篇 
族魂林连玉传奇之一 
文:张丹枫 
图:文林 

在大马,从有历史记载开始,直到今天,尽管曾经出现过很多华族精英分子,民族伟人,比如陆佑,叶亚来,陈秀莲,林连登,叶观盛等等,但都没有一个能够享有和林连玉先生一样的礼遇。 自从他28年前逝世以来,每一年,大马华社代表都会在他的忌日当天,从四面八方涌来,到他的坟头上相祭拜。27年来,风雨不改。 他的坟头,左右两边的对联写着:《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博虎头》。坟头横匾书写《族魂》二字。 无需多做讲解,就这16个字,已经将林连玉先生生前不畏强权,面对欺凌打压时的那种昂首挺胸,毫不退缩的精神,充分勾画出来了。 他不畏强权的一面,经常在与马华开会激辩的时候显现出来。 林连玉为争取华文教育,曾经和马华公会的其中一位代表,马六甲州长梁宇皋,在会议上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其对骂内容还掺杂着接近攻讦之言词。 他指说梁宇皋“出卖”华文教育的品行,是因为有“汉奸 ” 血统的关联!(指梁宇皋和中国近代大汉奸汪精卫的夫人陈璧君曾经是表兄妹关系,而且两人也曾经定亲)。 对于林连玉和梁宇皋之间的争执,固然令到谈判会场其他人觉得难堪。 对于其他马华公会的成员,林连玉也曾提出过毫不留情面的严酷斥责! 他最看不起的华人政治人物,除了梁宇皋之外,就是李孝式、陈修信、翁毓麟,梁长龄、陈东海等。 因为这几个马华领导人,经常都是讲一套,做一套;在华族文化教育的大课题上,经常跟巫统站在一起连成一气,帮着巫统打压自己族群的精英份子。 林连玉虽然不像这些马华头家那么有钱,甚至生活还相当贫困,但在林连玉的浩然正气面前,陈修信和梁宇皋之辈,却显得如此渺小。 今晚,借着这个机会,我要详细的讲述林连玉先生的生平事迹,让大家更进一步了解,他为了捍卫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而作出怎样壮烈的牺牲,为什么他会被华社公认,尊称他为《族魂》。 林连玉先生于1901年在中国福建永春出生。1927年,因时局动乱,他由中国南来,先后在霹雳州的安顺、爱大华;印尼爪哇的任抹;雪兰莪州的巴生、加影任教。 1934年11月起,他到吉隆坡尊孔中学服务,除了战争时期,他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岗位,直至1961年被政府吊销公民权及教师注册证,被强制驱逐离校为止。 林连玉先生早年毕业于福建省集美学校师范部文史地系,由于求学机会难得,所以在校绝不浪费光阴,课外时间,总是拼命阅读,并打破当时集美的记录,以“九十生”的辉煌成绩轰动全校。所谓“九十生”,就是每科都达到九十分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林连玉先生加入雪兰莪医药辅助队。 在吉隆坡受日军轰炸时,这支医药辅助队表现了他们勇敢的献身精神,每当空袭警报解除,他们便开车到被炸的灾区,发挥了扶死救伤的责任。 后来他们跟随英军撤往新加坡,在日军炮弹横飞的时刻,他们依然随时待命,从吉隆坡到新加坡,都有他们英勇活动的踪迹。林连玉先生更曾经两度险些命丧战火之中。 马来亚沦陷后,林连玉先生曾被雪州教育局调派至士拉央侨民学校担任校长六个月。当时日本蝗军几乎见老师就杀,林连玉先生被迫把学校关闭,到巴生而榄(Jeram)的一个树胶园里养猪避难。 1945年,日军投降,马来亚光复。这时候的尊孔中学除了那座经受战火蹂躏的空壳,一切设备荡然无存、疮痍满目,林连玉先生毅然负起复校的工作。 他首先向附近的学校借校舍暂时上课,然后修葺尊孔校舍及购置校具,将学校从废墟中一点一滴重新建设。 为了取得基金办校,他不惜把辛苦养大的猪只变卖,宁愿自己挨饿,出钱出力,也要为莘莘学子谋福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华校教师的待遇十分菲薄,病了没钱医,死了没钱料理后事,有者甚至因生活压迫而投河自尽。 这时,有一位在尊孔中学教书的老师,骑上脚车到吉隆坡每一间学校,号召教师组织公会,图谋自救,终于在1949年组成了吉隆坡华校教师公会。 这位骑着脚车到处串联的发起人,就是林连玉。 林连玉自1950年起连任10年主席,成果累累: ① 对内:筹建会所,使教师会经济基础永固;实行福利制度,使退休、去世的会员家属不致陷入绝境。 ② 对外:为华校教师争取公积金,争取新薪津制;通过教师节宴会提倡尊师重道,提高教师地位。 林连玉被递夺公民权之后,接棒领导教总的第二任主席沈慕羽,如此评价林老:“林连玉为华教赴汤蹈火,应居第一功。每次事情发生,他都身先士卒,奔走呼号,可说无役不与。” 1951年,英殖民政府抛出《巴恩报告书》,建议以英、巫文学校取代华、印文学校。林连玉挺身而出,召开全马华校教师会代表大会,共谋对策,掀起强大的反对浪潮。 大会除议决向钦差大臣提呈备忘录反对巴恩报告书之外,亦决定筹组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壮大维护华校力量,为日后的华文教育运动设下了“司令部 ”。 1953年,林连玉出任教总主席,这期间正是我国历史经历大变动的时代。反殖民的浪潮汹涌澎湃,要求民族独立的呼声响彻云霄。 1954年,殖民议会通过《1954年教育白皮书》,规定所有华小都得开设英文班。林连玉看出这是蚕食华校的手段,因此决定捋虎须,批龙甲——向英国殖民政府当局宣战! 但,反对已通过的法案,在紧急时期是可能被捕的;林连玉不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吗?他的言论和行动,很有可能令他自己成为殖民政府的眼中钉! 但是,林连玉说:“我忝居教总总领导的地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于是他托妻寄女,作好被捕的准备,愤而发表《反对改方言学校为国民学校宣言》(这里指的方言学校就是华文学校)。 宣言发表后,果然惊动了殖民政府! 钦差大臣麦基里莱爵士,更于10月28日亲临尊孔中学,特别会见林连玉。 1955年1月,林连玉率领董教总代表团,在马六甲陈祯禄爵士私邸(陈祯禄是马华公会发起人及第一任总会长),与联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会谈。从此奠定了董教总代表华文教育的地位。 1956年,《拉萨教育报告书》提出“一种语文,一种源流”的教育政策的最后目标。林连玉就此向当年担任教育部长的敦拉萨交涉,拉萨亲口答应有关目标不会列入1957年教育法令中加以执行。 殊不知,此目标却借着1960年的《拉曼达立报告书》借尸还魂,规定非马来文的中学、小学(华校或印校)改制,否则取消津贴,华文中学几乎陷入绝望的处境。 林连玉挺身而出,他说:“华文中学是华人文化的堡垒,津贴金可以剥夺,独立中学不能不办!”,大力反对改制,鼓吹华人社会办华文独立中学。 最后,华文中学的体制得以保存下来,但林连玉却被褫夺了公民权和教师注册证,理由是:“故意歪曲教育政策,煽动各民族间的恶感和仇视。” 后来的证据证实,林连玉被递夺公民权,是马华在幕后策划,由巫统出面执行的一种打压华教的手段! 林连玉深谙组织之道,对各社团及个别人物的性格及作风也了如指掌,每当危机发生,他就游走各造之间,奔波协调,化解无数危难。 宣判华校死刑的“1952年教育法令”通过后,林连玉费尽心思,巧妙的促成全国董事、教师和马华(华人政党)代表之间的合作,组成“马华公会华文教育中央委员会”(通称“三大机构”),依靠集体的力量,把华校挽救回来。 林连玉虽是主要的推动者,但事成后,他总是退居幕后,把功名让给别人,尤其是马华第一任总会长敦陈帧禄。 由于领导教总取得一连串的成就,林连玉声誉鹊起,成为这片国土上生活的华人共同敬仰的华教斗士。(待续) — with Vin Cal, Yyomiko Miko, Sun Wong, 文林, Junn Xynn, Irene Yn, Fuling Ow 欧芙伶, Yoon Wah Kau, Chong Melvin, Chan Chai Pin, Chen Soon Ching, Chun Lai Kuen, Janice Ngow, Chia Wei Xian, Yap Chee Kuan, Saileng Low, Benson Chow, Lim Calven, Jonathan Lee 李政德, Peter Chew, 杰克船长 and Anthony Hay.

No comments: